第44章 往事(2)(1 / 2)

我们安家的祖上,是明末清初时因战乱从湖北天门迁徙于广西融水的。

融水这个地方苗汉杂居,而且苗族人口占了主流,岁月更迭,血脉融合,渐渐的,本地的汉人也逐渐“苗化”,不管是服饰饮食,还是风俗口音,都与当地人类似。

不过汉人的风骨和坚守的文化始终没有放弃。靠着汉人天生勤劳肯干的作风和聪明练达的头脑,经历近三百年的发展,几个汉族的大家族慢慢掌握了当地的话语权,安家就是其中的一家,是数得着的高门大户,在当地很有威望,甚至成为了本土宗教--蛊师教的领袖家族之一。

蛊师教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是个苗疆本土宗教,其实打根上论,其实也是从中原之地传过来的。属于巫蛊之术与本地降头、控虫等奇术相结合,生成了一个新的教派。

蛊师教的领导层由六个家族组成,四汉二苗,每个家族掌握一门奇术,分别是,降头、毒蛊、控蛇、控虫、养鬼、驱豹。而我安家掌握的便是养鬼之术。

这里的养鬼专指养小鬼,是以血供养小鬼为己用的法术。也是我安家的不传之秘。

清嘉庆年间,我的一位先祖拉着一帮族人教众追随长生门门主张建波参加了白莲教起义,可惜在朝廷和地方团练的轮番绞杀下功败垂成,整个长生门仅先祖一人生还,狼狈逃回融水。

族人教众的惨死让安家自此刻骨仇恨清廷,把反清作为整个家族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个目标安家足足追求了近百年。一直没有放弃,直到我爷爷这一辈才完成目标。

我爷爷是同盟会成员,他一生追随中山先生,倾尽全力支持反帝革命事业,在革命党早期在广西的活动中出人出钱出枪,辛亥革命后更是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去法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希冀让他们将来成为革命的中流砥柱。

我大伯学的是军事,二伯学的是经济,我父亲学的是医学。

爷爷临终的时候抛开大伯、二伯,独独把我父亲叫到身边。还塞给父亲一本发黄的小册子。

中山先生说过:开通民智,方可振起民气,你是留了洋回来的,自然是看不上这些迷信糟粕,不过这好歹是安家传承千年的东西,就当留个念想吧。

却不想就是这本小册子,让母亲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下来。

……

开始,我一直以为父亲是悲伤过度,神经出现问题,所谓的养鬼之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我的眼里,父亲不过是在对着空气诉说衷肠。

“我没有神经,养鬼之术是真的。”

父亲脚步虚浮的把我带到母亲的坟茔,再次用牙撕开了还未愈合的手腕。

血,如一缕扬起的丝带无风自动,飘向坟头,又凭空消失。

“红红。”

还没等我揉眼睛,一道熟悉而微弱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顿时泪如雨下。那是母亲的声音!

那晚我对着坟头的空气说了许多话,但是再也没有回应。

父亲任我包扎好伤口,脸色又苍白了一分。

“据养鬼书上说,只有养鬼之人才能看到鬼魂,不过鬼魂可以让你听到她的声音,虽然你看不到她,她却是真实存在的。你母亲的魂体还很虚弱,说不了那么话。”

我马上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您是在用血养妈妈。”

“是啊。”

“那您的身体……”

“没事的,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父亲凄然一笑。

“我计算过了,维持你妈的形态,每两个月消耗150ML血就可以了,就我这体格,撑到你出嫁都没问题。”

听着父亲的话,我哭了,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是读过医专的,老师曾经讲过,人一次最大献血量是400ML,而且每次献血间隔不能少于六个月,父亲显然严重超标,而且估计是怕母亲“饿着”还时不时的“开小灶”。长此以往必然严重贫血,可是你让父亲放弃母亲,那怎么可能做得到。

于是我也开始仔细研读养鬼书,试图找出能两全的办法。

在学完整本养鬼术之后,我发现父亲的行为完全是卡了个“技术”上的空子。

之所以养鬼之人总是选择夭折婴儿魂魄,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来是因为婴儿灵智未开,不分善恶,还对主人有依赖,容易控制,要知道,鬼魅一旦失去控制,夺舍反主,那是相当痛苦的。

二来是因为养鬼必须以血液供养,小鬼“食量”不大,每两个月50毫升就足够“养活”,一般人还是可以承受的。

而父亲把母亲的灵魂当“小鬼”养就出了问题。

父母伉俪情深,那是能为对方舍弃生命的人,自然不会出现“夺舍反主”的问题,可是母亲毕竟是个“成年鬼”,所需血液就比小鬼要多的多。

养小鬼都容易造成养鬼人贫血,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