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衡王归来(1 / 2)

从三月三日开始,整个衡州城变得更加的拥挤和规范。

不少有钱有梦想的年轻人,从帝国的四面八方,向着衡州涌来。

杨元庆光是在路上,就遇见了不少或是单人匹马,或是拖家带口的往衡州赶来。

看来,有了皇上和朝廷对衡州的考察,使得更多人对衡州有了信心。

这样,无疑会促使衡州新城的建设,会大大的提前。

果然,当三月初八这天,杨元庆赶回到北面的十里长亭时,就惊讶的发现,才离开一个多月的时间。

衡州城外,竟然已经自发性的扩张到了十里长亭这片。

如果不是对祖祖辈辈生活了上百年的衡州城,里里外外闭着眼睛都能闻出味来。

杨元庆真不敢相信,原本荒凉的十里长亭,竟然自发性的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市。

“哈哈哈哈-----”

杨元庆哈哈一笑,指了指在凉亭四个角上挂着的鲜红旗帜“张大人,这些标语是孙山想出来的吧?”

“呵呵,有些是他写的,有些是我们自己想出来,不过,这个点子也只有他想得出来。”

“好!不错!”

杨元庆用力的拍了一巴掌,嘴里念了两条“来到衡州,你就是我们衡州人!”

“不怕苦不怕累,一切为了下一代!”

“敢为天下先,创造新世界!”

张平安见杨元庆虽然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的样子,心里安定多了。

毕竟,他做衡州的地方官,一个没有太多背景的地方官,如果衡王和上面楚州知府大人不替自己顶着,他是很难再这片到处流淌银子的肥地上,坚守下去。

何况,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梦想的城堡。

有了大同商会的开拓,必将在大隋帝国,创造出一个奇迹来。

那么,自己做为一片土地的最高长官,不止会收获财富和高官,还能青史留名!

这才是一个文人,有一个有志官员的毕生追求。

虽然,这半年多,张平安非常的累,人都轻了二三十斤。

可是心性和情怀,都得到大幅的提升和满足。

“王爷,你这出门一个多月,回来后感触如何?”

“非常的好!”

杨元庆干脆的从马车上走了下来,伸了伸腰背,听到城外乡民像模像样的新衡州话“还是这话中听,让人听得明明白白,张大人你是不知道我,在金銮殿上,听到那帮老头子,一个个扯着脖子的样子,听得好费劲。”

“那是的,我也感觉我们这新衡州话,说话好听,吐字也清晰,比起官话更好学,我们还得大力的推广。”

张元庆点了点头,一边邀请杨元庆坐上,大同车马厂从重型货车,刚刚改良过后用来实验的新型马车,一边说道“王爷,你体验一下,我们大同商会刚刚推出来的载人马车。”

其实,杨元庆早已知道,在自己前去京城的时候,车马厂就研究得差不多了。

但没想到,动作如此之快。

“好呀,动作挺快的嘛,先让我看看,改得怎么样-----”

杨元庆摸了摸,打造得稍微有些粗糙的马车物件,伸头往里看了看。

发现从载重货车改良的马车,内部空间,还是非常宽大的。

u型的粗布沙发,中间还摆着一张长条形的茶几,差不多可以同时乘坐七八个人。

“你是黄大匠吧?我看空间还不错,就不知道坐上去感觉如何?”

“回王爷,小的正是黄日华。”

黄日华原本只是一个精通铁器的铁匠,不过,平时喜欢研究一些千奇百怪的物件。

8个月前,他被孙山的重奖所吸引,依据孙山设计的蓝图,第一个打磨出滚珠,然后组装成轴承,然后被孙山提拔为车马厂的厂长。

又依图成功打造出第一辆黄包车。

目前的他,是整个研发人员中,除了墨家园之外,年薪最高的第二人,年薪高达5000两。

“王爷可以坐上去亲自体验一下,据孙顾问说,已经达到了他的基本要求。”

“是吗?那我得试试。”

听黄日华如此说,杨元庆来了兴趣。

因为孙山说,如果研制成功之后。

载货和载人的大马车,将作为一项拳头产品,向整个帝国发售。

到时候,只怕又将是一个巨大的吸金兽。

等到张平安几个人都上了车之后,杨元庆对亲自驾车的黄日华喊道“黄大匠,你们就不能打制得精细一点么?价钱也能卖高点。”

听到杨元庆如此说,黄日华一边挥动马绳,驱动双马车向城里驶去,一边神秘的回道“王爷,这只是我们的试验品,孙顾问说了,等大伙验收之后,我们大同的马车将会打造好几个级别,有作公共交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