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皇家军事学院开学(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477 字 2个月前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军事学院经过了大半年的准备之后,终于在1907年底正式开学。
虽然皇家军事学院开学时间和其他的大学不同的原因是学校的建设拖慢了进度,但不同的开学时间也正好能够区分普通大学和军事学院的不同。
第一届皇家军事学院的招生非常严厉,除了从部队中录取的士兵之外,皇家军事学院第一届对外招生仅仅不足一百人。
具体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仅要其所有家人在澳大拉西亚居住满十五年(年龄不足15岁的需要居住满8年,不满8岁不算),并且在居住期间所有家人不触犯任何法律,没有和任何国外势力或者个人关系亲密。
这是简单的背景要求,除了这些之外,还在体格,智力,口才等方面有着一些要求,并且学历至少也应该是高中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皇家军事学院报考了两千多人,最终只在外界招生了不到一百人的原因。
从军队招选学生的条件就要宽松一些,但也必须是在军队服役满一年的,并且体格,作战能力,智商以及忠诚度方面也都有着需求。
军队的士兵基本不需要审查背景,毕竟在当初征兵的时候,他们的背景已经审查过了。
而皇家军事学院之所以招生如此严格的原因,是因为皇家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基本都会成为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军官。
按照军事学院的规章制度来看,一个顺利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外招学员,去到部队之后最低也是少尉级别,如果表现优异,甚至可能成为中尉或者上尉。
而从军队之中选拔的学员,一般他们的初始军衔就已经是士官甚至尉官。
在毕业之后,他们的军衔普遍会提升两到三级,基本都能达到中尉或者上尉。
至于尉官之上的校官,就不是这些皇家军事学院的普通毕业生能够染指的了。
如果说尉官是中级军官的话,那么校官已经达到了高级军官的层次,不仅要求才能,同样也要求在军队中的资历。
这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十年之内混到校官,哪怕只是少校军衔,也足以证明他们潜力的巨大。当然,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就另当别论。
航空学院的招生并不算在军事学院之内,因为航空学院有着之前航空研究室培训班的底子,早已经开始了招生。
目前航空学院的学生大约有四百多人,每年的招生数量也差不多在四百人左右。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每年都会诞生将近四百个飞行员,这对于将来澳大拉西亚空军的扩张十分有利。
为了建成皇家军事学院,五百万澳元的建校资金中有超过两百万澳元被拿去吸引欧洲军事学院的教授和退役名将,让他们来增加和填补军事学院的底蕴。
目前有着皇家军事学院的底子,澳大拉西亚一直担忧的中层军官空缺问题也算是能够缓解。
而阿瑟作为皇家军事学院的名誉校长,再加上阿瑟在民间高昂的民心和支持度,完全能够保障这些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们对王室和阿瑟充满好感,这也相当于光明正大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军事学院的陆军学院的大部分教授都是聘请自德国,而海军学院的大部分教授都是聘请自英国。
除了皇家军事学院的建成之外,澳大拉西亚的技术学校也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
1906年,澳大拉西亚的技术学校仅仅只有三座,并且都位于澳大利亚。
而一年之后的1907年年底,澳大拉西亚技术学校的数量已经增加至七座,新西兰也新增了两座技术学校。
这七座技术学校每年能够给澳大拉西亚培养超过五千个优秀的技术人才,为各大工厂一些技术岗位填补空缺。
阿瑟对于这些技术学校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数量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
对于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澳大拉西亚自然是不嫌多,有多少要多少,能培养多少就培养多少。
这些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在刚毕业时就被各种薪资待遇吸引到了各大工厂。
没办法,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工厂数量导致这种技术岗位的需求不断增长,哪怕只是技术学校毕业的人才,也完全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
最后汇报的是财政部门,所汇报的也是所有部长都关心的数据。
没办法,财政部的收支也决定着下一年各部门的预算情况。如果上一年财政亏损比较严重的话,下一年各部门的预算肯定会有所缩减。
幸好,财政部长罗杰带给大家的是好消息。
1907年,澳大拉西亚王国政府财政总支出大约为两千八百四十一万澳元,财政总收入大约为三千六百二十二万澳元,不仅实现了财政盈余,并且财政盈余的数字高达七百八十一万澳元。
在继续进行大量工业建设的前提之下,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支出并有太大的变化,仍然保持在三千万澳元左右的水平。
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不可谓不巨大,从两千万出头增长到了三千六百多万。
这其中包括军火贸易的税收和无畏舰订单的税收,还有来自本茨汽车厂和王室财团的税收,这些就贡献了至少一千万澳元。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澳大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