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繁华的悉尼街道(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25 字 2个月前

时间来到了1908年1月10日,澳大拉西亚的国庆日活动正式展开。
自从王国成立以后,澳大拉西亚的国庆日庆祝活动又隆重了几分。
虽然阅兵并不是每年都会举行,但该有的庆祝活动一样不少,每到这个时刻都会有大量的平民聚集,一同来纪念国家诞生的时刻。
得益于阿瑟的多次宣传,澳大拉西亚民间的爱国情节还是比较重的,人们对于国庆日和庆典活动比较重视,往往也能够看到从天南地北赶来的澳大拉西亚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澳大拉西亚的gdp,毕竟自从澳大拉西亚的人均收入逐渐提高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虽然在欧洲人的眼中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暴发户”一般的富庶,但澳大拉西亚也不再是贫瘠之地,至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节节攀升。
这也导致人们出行的花费逐渐提升,出门一趟的衣食住行,任何一样都在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哪怕是没有阅兵的时候,国庆日的悉尼都会新增数以十万计的市外游客,再加上悉尼市民的出行,也让这段时间的悉尼看起来更加繁华。
之前的澳洲城市以墨尔本为首,悉尼为次,各州首府以及奥克兰,惠灵顿等大城市为末。
经过了长达八年时间的发展之后,澳大拉西亚的所有城市,无论是从经济还是人口,或者是对澳大拉西亚的重要程度来看,悉尼绝对都是澳大拉西亚最重要的城市,甚至原本的最大城市墨尔本已经远远不及。
截至目前为止,悉尼一共拥有九十七万六千七百余人口,是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目前的悉尼不仅承担着澳大拉西亚的政治中心,同样也承担着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工业中心。
而阿瑟在西澳大利亚地区建立综合工业基地的计划,其实也是为了另建一个工业中心,来缩减悉尼的城市机能。
目前以悉尼不到百万的人口来看,是完全不够格,建设成为这样多中心,多元化的综合全能型城市。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工业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转移,至少也要转移走两个,悉尼才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阿瑟的计划中,除了要在西澳大利亚地区建设工业中心城市之外,还要尽量将墨尔本培养成为澳大拉西亚的次经济中心,来减轻悉尼的负担。
作为目前澳大拉西亚最繁荣的城市,目前的悉尼人均收入已经突破47.1澳元,高于第二人均收入城市墨尔本的46.3澳元,是目前澳大拉西亚人均年收入最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
当然,人均年收入并没有计算王室的财产,要不然悉尼的人均年收入还会更高。
要知道,澳大拉西亚王室现在满打满算也就四个人,但王室的年收入却高达一千多万英镑,足足三千多万澳元。
如果将这笔收入算入其中,那悉尼的人均年收入直接突破七十五澳元,足以比肩列强水平。
也正因为悉尼经济的增长,导致悉尼展现出了繁华的一面,至少行走在悉尼街道上的阿瑟是这么认为的。
国庆日活动结束之后,阿瑟就带着侍卫和肯特管家在悉尼附近游玩,顺便也能切实的感受目前悉尼的发展变化。
至少从阿瑟的角度看来,悉尼的城市规模截止他刚刚来之前已经扩展了两倍有余,悉尼的中心街道也变得更加繁华。
从悉尼城区到政务院再到悉尼宫的大马路,四周也诞生了许多的商店和店铺。
毕竟这条道路是连接国家政务核心和悉尼城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哪怕是在平时的时候都车水马龙,更不要说国庆日这种国家重大节假日了。
也庆幸这条路的两周有足够宽的步行道和附属路,因此也不用担心来往的人群和密集的摊位会影响主路上的车辆行驶。
阿瑟所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变化,其实在悉尼最繁华的大街国王大街就能够切实的感受到。
国王大街顾名思义,是以阿瑟的头衔所命名的一条繁华大街,他的前身是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议院(殖民地政府大楼)周边的一条普通街道,但因为阿瑟初次来到澳大利亚时,从这条大街走进政府大楼,因此而得名。
在七年多的漫长发展之中,这条街道已经成了悉尼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驻着上百家各类商店,每天的客流量超过十万人。
因为从这条街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到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大楼的原因,因此这条街道除了前来购物游玩的人之外,还有很多想要亲眼看看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大楼,感恩阿瑟的人。
走着走着,阿瑟也来到了这条街道。虽然只经历了不到八年的时间,但这条街道对于阿瑟来说,早已物是人非。
如果不是随行的肯特管家介绍这条街道名字的由来和目前的发展情况,阿瑟还真的不认识这是自己经常来的街道。
其实这也倒正常。因为目前国家的核心机构已经搬迁到悉尼城郊的原因,阿瑟前来悉尼市中心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一两年才会前来一次。
母亲路易斯公主和玛丽王后倒是来的多,但她们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购物和游玩,自然也不会在意一条街道的名字和历史。
这次出行阿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