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豹的跳跃和意土战争(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143 字 2个月前

r>双方的行动直接促使德法边境的冲突不断,似乎只要在双方高层的一声令下,上百万军队就要进行生死斗争。
法国宣布军事动员之后,德国同样宣布军事动员,并且威廉二世直接命令德国总参谋部向各军队下发作战计划。
这下倒好,油缸子直接被点燃。
英国人本来想坐观德法斗争,让德法关系变得更加恶劣,也能直接杜绝德法联合的可能。
但英国人现在也没想着直接和德国开战,毕竟在超级无畏舰频繁下水之前,德国人的无畏舰数量和英国相差不多,海军方面的优势其实并不大。
陆军自然更不用多说,德国的陆军号称天下第一可不是吹的,光靠法国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抵抗德国陆军。
此时的英国政府并不知道德国的目标只是为了讹诈法属刚果殖民地,还以为德国人真的是气上心头,想要和法国进行真正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如果战争来临,德国人占据阿加迪尔并且在大西洋海岸建立海军基地,会严重威胁到英国从欧洲南下好望角的航道,因此英国人对于德国占领摩洛哥港口的行为也十分反对。
1911年3月10日,英国人正式下场,警告德国驻英大使:“这一件事(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比任何事件都更深切地影响英国人的利益,任何解决办法如果没有英国人的参与,大英帝国坚决不承认,并且予以反对。”
英国人的下场并未让德国人重视,德国政府坚持要和法国单独谈判来解决这次危机。
但德国人没想到,在这次危机中英国人的态度如此坚定,甚至直接将英德关系推向深渊。
1911年3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劳合·乔治在伦敦发表了轰动全世界的演讲,他声称:“我准备为维护和平做出重大牺牲.但是如果强迫我们处于这样的境地,即只有放弃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用英勇精神和胜利业绩争得的重要优越地位作为代价,才能维持和平的话,如果在涉及英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这样欺辱英国,仿佛她在世界人民的大家庭中已经不再起任何作用,那么,我要强调指出,用这样的代价换来的和平是一种屈辱,对于我们这样伟大的帝国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
这篇演说的火药味极浓,甚至直接将目前的德法冲突摆在了明面,宣告了英国人支持法国的坚定立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篇演讲的演说者并不是一贯反对甚至敌视德国的外交大臣格雷,而是一向主张和平对德友好的财政大臣劳合·乔治。
这样的转变增强了演讲的威慑力。而在演讲结束的当天,英国政府宣布海军进入战备状态。
如果说劳合·乔治的演讲是表明英国人的立场和态度的话,那么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的公告,就是在宣布英国人的立场是多么坚定了。
德国人如果继续强硬,极有可能爆发和英法之间的战争。这是德国人目前也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德国很多的无畏舰还在造船厂内,想要正式下水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至少在一两年之内,德国人并不愿意见到和英法之间的战争。威廉二世也经过政府多人的劝说之后,这才打消了继续对英法强硬的态度,十分不满,勉强的让政府向英国人解释这次德国政府的行为。
1911年3月20日,在英国海军的战争准备已经完成之后,法国政府这才正式通知英国,宣布德国丝毫没有在摩洛哥的大西洋沿岸立足的意图。他们的目的只是在摩洛哥被置于法国保护之下后,要求法国人在其他方面给予适当补偿。
3月24日,德国人降低了某些方面的补偿要求,重新开启了和法国的谈判,这才让差点进入战争的欧洲局势平复下来。
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坚定的立场让英德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英国人对于威廉二世良好的印象不复存在,德国人对于英国的良好态度也直接消失。
英法和德国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解决,德国人对于英法之间的仇恨已经无法抵消。
甚至这种仇恨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多,等积攒到再不可能容忍的程度,或许就是世界大战真正来临的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危机期间,欧洲地区也发生着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只不过因为英法德三国的剧烈冲突和即将到来的战争,才让注意到这件事情的人并不多。
今年三月发生的阿加迪尔事件,吸引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的目光。
这也让意大利觉得有机可乘,觉得自己侵占的黎波里的野心已经能够实现。
三月底,心领神会的意大利报社突然之间开始猛烈攻击土耳其政府在的黎波里对于意大利侨民的虐待和胁迫。
在意大利各大报社的猛烈宣传之下,土耳其政府已经被宣传成了无恶不作的恶魔,的黎波里的意大利侨民急需意大利政府的拯救。
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在1911年的4月,意大利政府正式通知土耳其政府,发出了最后的通知。意大利政府声称,土耳其的统治使的黎波里陷入混乱和贫穷,在的黎波里的意大利企业受到了土耳其的敌视,意大利的侨民受到了生命威胁。
因此,意大利政府由于被迫关心保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决定对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实施军事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