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1912的军事布局(求月票!)(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70 字 2个月前

12月31日,刚刚度过圣诞假期没几天,澳大拉西亚政府又进入了紧张的政务之中。
一年的最后一天,往往也是内阁政府年度报告会议的时候。
但因为新一届内阁政府刚刚工作没几个月,总结也是为上一届内阁政府而总结,因此年度报告的内容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其实是新一届内阁政府对于任期的规划。
因为欧洲和世界各地混乱的局势,谁也不能确定战争会不会明天就到来。
这也代表着第四届内阁政府的任务极其艰巨,甚至在他们的任期上,很有可能经历一场世界从未有过的旷世大战。
这也代表着第四届内阁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稍有不慎,一个错误的选择,就可能让国家十年的发展付之一炬。
虽然后世的历史能给阿瑟许多经验和教训,但谁又能保证这个世界的发展会如同后世的历史那般呢?
意大利是否会跳槽?美国是否会加入战争?俄国是否会爆发革命?
先不说这三个问题,澳大拉西亚本身也是一个阿瑟并不能确定的因素。
理论上来看,澳大拉西亚加入哪一方,都能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战争的走向。
但阿瑟的目的可不止这些。阿瑟所图谋的,是让澳大拉西亚在这次战争中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吸收战败国的成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至少要成为执棋者,而不是棋子。
年度报告会议虽然经过了大幅度精简,但汇报的,也基本都是比较重要的消息。
截止目前1911年12月31日,澳大拉西亚人口正式达到了1051万余人,澳大利亚地区人口827万,新西兰人口214万。
新几内亚殖民地,澳属帝汶,皇家领地的人口分别为7.3万,1.9万,0.8万人。
澳大拉西亚也正式拥有了第二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墨尔本。
墨尔本截止目前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04万余人,是澳大拉西亚仅次于悉尼的经济中心,和悉尼被并称为大洋洲两颗最璀璨的明珠。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至少在澳大拉西亚的城市之内,发展水平已经初步跟上了欧洲的普通城市。
而像悉尼和墨尔本这样的百万人口城市,其规模和发达程度,已经丝毫不逊色于欧洲一流城市。
其实这个很正常,毕竟说白了,澳大拉西亚目前的状况是举全国之力来发展这两座城市。
这两座城市在澳大拉西亚国内很难找到对手,这也造就了目前澳大拉西亚两座城市独大的地位。
哪怕在格兰特部长的建议下,阿瑟早已经制定并且颁布了相关的移民法律,大肆鼓励在偏远地区,殖民地,小城市等移民,并且一定程度上削减对于大城市的福利待遇。
但这还是架不住每年近百万的移民中,有超过四成的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至少也要去各州首府那样的数十万人口的城市。
毕竟大城市才能有更多的工作岗位,也才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等待着这些移民去寻找。
小城市还能干什么?除了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这样特殊的存在之外,小城市大多只是从事于农业发展,最多也只是当一个农场主而已。
移民者多少都有一个暴富发财之梦,让他们老实本分当一个农场主他们并不乐意。
千万人口是一个门槛,一个正式走向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这个世界,人口没有千万的国家,是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的。
但实际上,千万人口也真的只是一个条件而已。阿瑟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和野心,澳大拉西亚只有千万人口还远远不够。
欧洲国家的常备和预备军队加起来,都高达数百万接近接近一千万。
虽然全部动员会损伤国家根基,但这也代表着这些国家有着举全国之力,奋死一战的勇气和底牌。
再看看澳大拉西亚,五十万军队或许就是目前的极限,再多一点,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就是十分严重的损害。
但澳大拉西亚想问要成为一个拥有国际地位的列强,除了强大的海军之外,一支规模超过百万的陆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必须超过两千万,才能够拥有和其他列强国家掰腕子的手段和底气。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引进移民的速度来看,人口超过两千万,至少得再等十多年的时间。
如果算上欧洲爆发战争之后,各国一定会限制人口出境。这也代表着在战争即将开始和战争期间内,澳大拉西亚的移民一定会减少,甚至可能会大幅度减少。
换句话来说,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澳大拉西亚的人口才能突破两千万。
二十年之后,二战可能都快打响了,到时候澳大拉西亚在人口上才拥有一定的底气,这未免可有些太晚了。
看来有必要动用一些手段,在战争前后加快移民的吸纳了。
对于澳大拉西亚政府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1911年一整年的财政总收入创下新高,达到了7841万澳元。
财政总收入接连不断的增长,其实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发展取得的成果已经渐渐地展现出来。
当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