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奥运会到来(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331 字 2个月前

随着时间进入1912年的6月,晨曦号飞艇环游世界的热度这才降低了一些。
但与此同时,悉尼奥运会,也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俨然变成了欧美国家的焦点。
特别是在欧洲国家纷争不断的前提下,体育竞赛在国家层面,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特别是面对死对头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落后,否则就要面临来自国内外媒体的疯狂挑拨和民间的责问。
民众都是盲目的,在一些国内外媒体的引导下,谁知道会不会将愤怒转移到政府身上呢?
随着前面几届奥运会的发展,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用和平手段竞争国家颜面和尊严的一种方式。
如果国内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表现不错,能够为政府和国家带来不错的声望。
但如果国内的体育表现平平,特别是在面对到敌对国家的时候,表现得有些不尽如人意的话,不仅运动员会遭受到来自民间和媒体的问责,政府或许也会受到牵连。
这一点在后世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后世网络的发展,这种局面几乎随处可见。总结一句话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赢了,获得了胜利,就会被捧到天上。但如果输了,特别是在敌对国家面前丢了面子,哪怕之前功劳很大,也会被媒体和别有用心的人渲染成罪人。
目前已经有来自欧美多个国家的众多媒体,保守估计有上千人的媒体队伍抵达了澳大拉西亚。
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应该还会有至少数百人的媒体队伍到来。
毕竟哪怕是报社和媒体,也会有大小之分。大一点的报社和媒体自然能够负担得起飞艇的花销,但小报社和媒体就不一定了。
悉尼郊外,澳大拉西亚国家体育场。
体育场的建设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在前不久对所有运动员开放使用。
理论上来说,体育场和其附属的所有训练场所,是可以免费提供给来自国内外的所有运动员使用的。
但这也只是理论上。占据体育场和附属训练设施最多的运动团队,自然是来自欧美的各大列强国家的体育队伍。
澳大拉西亚的体育团队不在其中,这不是说澳大拉西亚没有资格和这些列强国家竞争,哪怕单是凭澳大拉西亚和英国以及俄国的关系,就不可能会被占据训练场所。
最主要的原因,是阿瑟早就为澳大拉西亚的运动团队建设了独立的训练场所,里面的训练设施五花八门,十分齐全,自然也不需要和其他国家去竞争。
和后世的奥运会有所不同,目前的奥运会,参与最多的运动员还是白色人口。
各大列强国家的运动员基本都是白种人,只有少部分来自于亚洲和南美洲的国家,才会有黄色人种的运动员。
至于黑色人种,哪怕这些人在运动方面有着不错的天赋,也不可能会被世界各国所承认,拥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要知道,目前欧洲的种族主义还是很受欢迎的。欧洲各大列强国家彼此都看不上其他列强的民族,又怎么会看得上荒蛮土地的种族呢?
这一点在澳大拉西亚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阿瑟真的只是单纯的追求人口,完全可以吸纳来自亚洲的庞大人口,轻松让人口突破千万。
但这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时代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不是开玩笑的,有色人口根本不可能得到白色人口的认可。
一个被染了色的澳大拉西亚,自然不可能被西方国家所认可,更不可能获得来自德国和英国的大量援助。
就比如目前的岛国,对英国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扶持来和俄国以及美国对抗的棋子。
岛国这样的国家,在欧洲列强鼎盛之时,永远不可能成为欧洲列强的真正盟友,只能作为欧洲列强的棋子。
如果岛国在这样的时代真正成为一个顶尖列强,一定会遭到来自其他列强的针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奥运会和历史上一样,仍然面临着许多国籍和国旗方面的政治纠纷。
最激烈也是最出名的纠纷,就是来自芬兰和波西米亚两队的纠纷。
当然,纠纷自然不是这两个国家之间,而是和俄国以及奥匈帝国之间的纠纷。
这两个国家普遍比较弱小,因此早已经被俄国占领。而波西米亚又有部分地区由奥匈帝国管辖。
在参加奥运会之前,芬兰和波西米亚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坚持独立,分别代表芬兰和波西米亚两个国家参赛。
这一请求自然遭到了俄国和奥匈帝国的拒绝。毕竟如果同意这些运动员以芬兰和波西米亚的国家名义参赛,不就代表着他们坐实了侵略者的身份,也变相的给这两个地区所在的人民一个反抗自己统治的理由了吗?
面对着这样的冲突,阿瑟决定采用历史上瑞典解决这次冲突的手段来解决。
历史上,顾拜旦提出了体育地理来解决这次外交事件,也让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得以顺利举行。
所谓的体育地理,就是参加奥运会的,不必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可以是一个拥有独立民族的地区。体育运动的地理,有时候可以区别于政治地理。
芬兰和波西米亚将来在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中只举队名牌,不举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