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反保加利亚同盟(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22 字 2个月前

奥运会和飞艇环球航行的热度逐渐下降之后,欧洲目前正在进行的巴尔干战争,以及巴尔干诸国的和谈,再次成为了欧洲各国议论的焦点。
其实这也正常。庞大的欧洲已经数十年没有爆发过大型战争,像这种由多个欧洲国家参与,双方总动员的士兵高达百万人的战争,已经足够进入欧洲人的视线,被人津津乐道了。
巴尔干诸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和谈选在了伦敦,这是大英帝国的首都,由大英帝国作为这场和谈的见证者,自然更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信赖和认可。
此时的伦敦人潮拥挤,富人们乘坐着各式各样的汽车,来往在伦敦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上。
贵妇们或三三两两,手捧着一杯名字叫做可乐的饮料,时不时用吸管呡上几口,和身边的朋友说笑。
这样一副繁荣昌盛的样子,不愧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首都,目前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对于所有伦敦人甚至英国人和欧洲人来说,正在进行的巴尔干战争,似乎只是一场存在于历史和民间故事的战争。
骑士们身穿华丽的铠甲,似乎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能将敌人杀的屁滚尿流,四散溃逃。
这些已经被时间冲刷了记忆的欧洲老爷们丝毫不知道,战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残忍的,战争对于任何生命来说,都是无情的收割机器。
巴尔干战争从开战到现在,双方的伤亡加起来已经超过了数万。单纯死亡的士兵,就已经足足数万人。
如果不是这场和谈的地点选在伦敦,或许这样残酷的战争和伦敦没有丝毫瓜葛。
但就算这样的和谈地点在伦敦,也仍然不影响欧洲老爷们的生活。
虽然伦敦和谈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但进展约等于零。
和谈每有一点点进展,都会被列强施加自己的影响,从而让进展覆灭。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巴尔干战争看似是巴尔干诸国不满奥斯曼土耳其在巴尔干地区的压迫政策,但实际上仍然是以奥俄为首的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博弈。
列强的参与让这片土地变得极为混乱,也让这场和谈的进展向着让人有些看不懂的方向而去。
比较直白的来说,和谈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双方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承认在这次战争中战败。
其他的进展丝毫没有,这大半个月的和谈,不如说是各国代表在伦敦享受生活罢了。
对于这场和谈最焦急的,应该就是巴尔干诸国了。
土耳其倒是不怎么心急,毕竟和谈时间拖的越久,土耳其国内也就更能积蓄力量,说不定还能伺机再来一场反攻,夺回被侵占的土地。
但对于巴尔干诸国来说,国内的总动员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负担,总动员持续一天,对国家的经济和工业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能够越早一天达成和谈,不能够越早的解散预备役,让这些人恢复到之前的生产生活之中。
况且,巴尔干诸国都有大量的新占土地,需要制定新的政策进行占领和消化。
如果再这样一直拖着,难免不会有土耳其的极端主义者,对国内的局势造成影响。
这些已经占领的到嘴的肥肉,自然是越早吃进肚子里,越让人放心。
但偏偏目前列强的争吵十分激烈,大体可以分为支持奥斯曼土耳其的德奥两国和支持巴尔干联盟的俄国。
巴尔干联盟关于分赃问题又有不小的争议,这些种种激烈的矛盾,导致目前的和谈似乎没有达成共识的希望。
除了直接下场的德奥俄三国之外,英法对于这次和谈持以中立态度。
对于英法来说,只要君士坦丁堡的局势稳定,那么和谈发展到怎样的局势都能够接受。
但如果君士坦丁堡有落在俄国手中的风险,那么英法也不介意直接参与,动用各种手段干涉这次和谈。
距离巴尔干战争比较近的意大利,虽然没有干涉和参与这次和团的打算,但意大利也在巴尔干战争期间,侵占了位于爱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借着巴尔干诸国向土耳其宣战的时机,趁着土耳其疲于应对的功夫,在战场上获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成功的逼迫土耳其政府签订了洛桑条约。
条约的签订让意大利政府松了一口气,也让意大利获得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领土,成功在北非扩展了自己的殖民地。
其实如果没有巴尔干战争的话,恐怕意大利想要和土耳其达成合约,还得再耗费一番功夫。
有了巴尔干诸国的牵制,土耳其在欧洲部分的大部分兵力都疲于应对,没有了充足的兵力之后,土耳其军队这才会如此迅速的遭遇大败,随即不得不签订合约。
这么看来巴尔干诸国也算是意大利的恩人,为意大利吸引了不小的仇恨。
为了报答巴尔干诸国的恩情,意大利当即表示侵占爱琴海的群岛,并且将目光看向了在战争中宣布独立的阿尔巴尼亚地区。
和谈的不顺利,让俄国代表为之十分头疼。为了保障巴尔干的局势是向俄国方面靠近的,俄国代表拜访了英国和法国的代表,询问英法对于巴尔干和谈的意见。
虽然英,法,俄三个国家因为互相协约的原因,彼此坚定的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