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澳大拉西亚远征军(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29 字 2个月前

截止目前为止,德国和法国的战略目的都已经十分明显。
德国军队和法国军队都奉行进攻主义,在这种军事思想的影响下,两个国家的作战都采用的是大举进攻的方式。
只不过两个国家的方向刚好相反,德国向西,借道比利时,迂回巴黎。法国向东,取道洛林,直奔莱茵河。
为了达成各自的战略目的,法德这对老冤家,从8月20日开始,整整四天的时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展开了四场战役,分别为洛宁战役,阿登战役,沙勒罗瓦战役,蒙斯战役。
这四场战役被统称为边境战役,法德双方各投入了高达数十万的作战军队,短短四天,也产生了共计十万人的伤亡。
虽然这其中的死亡人数只有一万多人,但中重伤失去战斗力的,德法双方加起来也超过了四万人。
因为在这些边境战役中,德法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火炮和重机枪。
这样的重武器给对方造成的伤亡是巨大的,特别是重机枪,只要扫射到,至少也是重伤。
这也让德法双方的铁路干线在运输军队前往边境的同时,也要承担大量的往国内运输伤员的任务。
好在西欧和德国地区的铁路建设还是十分发达的,加急运输之后,德法两国的运输环境也能跟得上。
在德法边境聚集上百万军队,疯狂开始厮杀之时,法国军装的劣势也就凸显了出来。
蓝上衣红裤子的法国军装在平时看起来极具个性色彩,但在德法边境的战场上,这样色彩鲜艳的法国军装,无疑是送法国士兵上路的催命符。
蓝红两色的法国军装在边境地区几乎无法伪装,最让法国军队在德国士兵眼中看起来十分显眼。
保守估计,这样颜色特异的法国军装,至少增加了法国军队三成的死亡率,四成的受伤率。
按照道理来说,装备精良的法国军队和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夸张,至少战损比不会达到2比1。
但现实就是,在法国军队如此显眼的军装之下,法国士兵和德国士兵的战损比基本在2比1左右,严重时甚至达到了3比1。
当然,除了法国人如此显眼的军装之外,目前的战争以法国进攻,德国防守为主也是主要原因。
在德法边境上,还有着这样一个小插曲。
一处德法边境的密林中,一队法国士兵正在林中进行巡逻。
这片地区暂时还没有得到德国军队的光顾,因此法国士兵的巡逻也很是随意,甚至更多的时候只是走个过场。
因为在这片地区不远的西部,法国军队早已经开进了二十多公里的路程。
这些算是处于后方的法国军队,自认为根本不会见到德国军队。
前面的巡逻很是正常,但这支巡逻的法国军队走进密林的更深处,却突然听到了远处传来德国小调的声音。
按照道理来说,听到了不同语言的小调,特别是在战争地区,法国士兵至少也要警惕起来,随时准备对敌人开火才是。
但这群法国士兵居然率先询问对方口令,也让本来没发现法国军队的德国士兵瞬间警惕起来。
德国士兵可没有那么离谱,在听到对方操着一口熟练的法语之后,二话不说,直接用机枪进行扫射。
这群法国士兵这才意识到对面是自己的敌人,连忙展开反击。
但各自谨慎起来的德法军队却面临着不同的境况。德国军队身穿灰色军服,在密林中隐藏起来,并不是那么好发现的。
但法国军队不同,法国军队的军装太过显眼,哪怕有密林的遮掩,也丝毫不能掩盖法国军装的个性。
这也导致隐藏起来的法国军队很容易被德军发现,法国军队已经丧失了先机。
因为遭遇的很突然,双方军队使用了重机枪和步枪乱射,还疯狂投掷手榴弹等武器。
一些离得比较近的,已经没有办法躲藏的,则冲上去用枪托和刺刀进行肉搏。
不过,法国军队的作战素质,从枪法到肉搏技能,基本都逊色于德军一筹。
再加上法国军队缺少关于山地的训练,因此在这种山林地区,这支巡逻小队很快就被德国人消灭。
虽然后续法国的援军来的很快,但法国的援军在德国火炮的轰炸下也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了这片山区。
虽然德军偷袭的意图被识破,但趁着这样的机会,德国军队也进入了法国边境之内。
趁着法国军队乱作一团,德国军队趁机猛攻纳夫夏托,维尔通,蒙梅迪,隆维等边境城市,试图在法国边境打开一个巨大的口子。
反应过来的法国军队也十分顽强的抵抗,他们冲锋的很是整齐,当然,在枪口下倒下的样子也很是整齐。
大量的法国士兵向着德国军队冲锋,然后变成一具又一具的尸体,积累起来。
很快,这些城镇边上,就积累起一座又一座的尸体堆。这些尸体堆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同时,也有大量的尸体继续积累在上面。
坚强的法国人很快明白了,单靠英勇顽抗的精神是完全抵挡不住德国人的大炮的,虽然法国军队在数量上整体占优,但面对士兵的单体战斗能力和军装方面的优势,法国军队还是失败的很快。
在丢失了大量的尸体和武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