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东线事起(2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55 字 2个月前

军队还在训练之时,欧洲战场,准确来说是东欧战场,也开打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战役。
这场战争和历史上最大的不同,是战争一开始俄国并未发动大规模攻势,俄国和同盟国的主要战争,也大多都集中在和奥匈帝国的边境。
之前为了让德国人转移注意力,法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俄国人在东普鲁士地区组织了一次攻势。
但这次攻势的规模也不大,而且俄国军队因为装备混乱,训练较差的原因,很快被德国军队击退,死伤惨重。
随着自己三个盟友全部参战,表现最差的俄国自然让尼古拉二世不太满意。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雄韬大略的君主,尼古拉二世认为这次战争是俄国扩张的契机,也是沙俄帝国重新走向复苏的机会。
但数十万的俄国军队被不到十万的德国军队阻拦在东普鲁士边境,这让尼古拉二世根本不能接受,还裁撤了几个集团军的司令。
为了找回颜面,俄国决定组织一次正规的,大规模的进攻,来挽回欧洲压路机的尊严,同时也是重新彰显俄国的实力。
要知道,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暴露出太多的弊端,那么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上,就算俄国的伤亡很大,也不太可能会被英法尊重。
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哪怕他在战争中的伤亡再惨烈,也注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虽然战争爆发之前俄国的军队就有100多万,但俄国动员令执行到现在,俄国军队的总数也没有超过200万。
当然,这其中一大原因是俄国的伤亡比较惨烈。如果算上俄国人的死伤数字,其实俄国投入到战争的军队总人数已经将近250万。
为了一雪前耻,通过精心的准备,在尼古拉二世的命令下,俄国总司令尼古拉大公重新组织了高达80万的作战部队,计划对东普鲁士地区重新发起进攻。
说起这位和尼古拉二世同名的大公,尼古拉大公和尼古拉二世之间,有着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按照俄国的相关规定,在战争时期担任俄国军队总司令的,其实应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
但因为尼古拉二世本人缺少军事经验,因此指挥权在众多将领的支持下,被转交到了尼古拉大公的手中。
尼古拉大公全名为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按照辈分来说是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虽然是王室成员,而且血脉关系较近。因为两人名字相同,为了区分,人们普遍将两位尼古拉称作高尼古拉和矮尼古拉。
而身高比较矮的尼古拉二世,自然就被人们称作矮尼古拉。
这就让尼古拉二世很是不舒服,连自己的这位叔父,也恨屋及乌地表示了不满。
当然,还有着另外一大原因。
尼古拉大公出身于工兵军学院和帝国军事参谋学院,并且在俄土战争中担任军官,以身作则,在军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地位。
这样位高权重,并且具有王室血脉的大公,自然也引起了尼古拉二世的猜忌。
在战争爆发之前,尼古拉大公甚至被排除在参谋部的决策圈外,只担任圣彼得堡军区的司令。
虽然在军官们的推崇之下,尼古拉大公顺理成章地成为俄军总司令,但尼古拉二世也对尼古拉大公的指挥权进行了多重削弱,比如不能改动参谋部的人事任命和体制,好让自己的心腹在参谋部时刻监视着尼古拉大公。
虽然这么做确实限制了尼古拉大公的权利,尼古拉二世也得以放心。
但目光狭隘的尼古拉二世,并未看到这么做的危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俄国军队在战略层面的调动。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7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第三更12点以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