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澳大拉西亚军队的战斗力(2 / 4)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3033 字 2个月前

国联合起来决定,三大方面军各自决定自己的任务部署,各集团军拥有足够自由的突破方向选择。
简单一点来说,在团体执行任务的前提下,西线战场的协约国军队将分成以集团军,甚至以军为单位,化整为零,以更小规模军队实现突破或者迂回。
一来,以更小规模的作战单位执行任务,能够更加有效的在敌人的飞艇下隐蔽。
二来,各方面均多达数十万人的军队并不是那么好指挥的,更何况这些军队还包含来自英国,法国,澳大拉西亚和意大利的士兵,部分军队彼此之间语言不通,各自行动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澳大拉西亚近卫二师和常规三师负责掩护法国第三集团军的侧翼,刚从马丁师长指挥的还有英国远征军的一个步兵师,以及法国第三集团军的一个骑兵师。
这也导致马丁师长手下拥有将近七万人的军队,在战争中的自由权还是相当大的。
澳大拉西亚远征军所在的中部方面军,负责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进行突破,最好是攻占这片地区,提高法国地区对德作战的欲望。
中部方面军拥有法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及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和一个英国步兵师,总士兵人数高达85万人,是三大方面军中士兵人数最多的,也是作战任务最重的。
因为中部方面军所面临的,是德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还有可能会面临德国第三集团军的支援。
德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在之前的战争中死伤过半,经过大量新兵的补充之后,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但这两个集团军相较于之前由老兵组成的军队来说,战斗力无疑是降低了很多的。
比较棘手的是德国第三集团军,这支集团军大半由德国老兵组成,战斗力应该是目前德国军队中的第一档,也是中部方面军最大的麻烦。
德国第一,第二,第三集团军加起来,拥有将近60万的兵力。但三集团军位于阿尔萨斯和洛林西北地区,极有可能会面临比利时方面德国军队的求援。
也代表着,只要北部方面军的攻势给力一点,中部方面军所面临的压力也会小,任务的难度也会降低很多。
5月8日,法国第三和第四集团军以及澳大拉西亚的土著部队开始向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挺进。
马丁所指挥的混合军行进在两个集团军的后方,随时防备着两个集团军的侧翼。
5月9日凌晨,前方传来消息,第三集团军和德国第一集团军碰面,双方展开激烈的进攻。
第三集团军司令要求马丁师长转移到第三集团军的左侧,防备德国军队的包抄。
马丁师长自无不可,调集混成军转移到第三集团军的左侧,并且在附近修建简易的防御工事。
当天中午,第四集团军和德国第二集团军也碰面了,中部方面军和德国军队的战争全面打响。
虽然大半天的时间都没有发现敌人,但马丁师长不敢有任何大意,仍然命令军队执行战时巡逻状态,随时注意和防备有可能的敌人。
1915年5月10日中午,随着远处哨兵汇报异常,马丁师长也终于发现了德国军队的踪迹。
是一支精锐的德国军队,数量大约在三万人左右,装备了比较先进的武器。
但因为是绕后部队的原因,明眼可见的这支军队并没有携带比较重的武器,比如机枪和大型火炮。
要知道,机枪和火炮的运输,至少也要用到马车和卡车。但这支军队几乎都是步兵,由此可见重武器的数量并不多。
确定对方的人数和重武器数量之后,马丁师长当机立断,澳大拉西亚军队负责主攻,英法军队余晖包抄,确保不会放跑任何一名德军士兵。
很快,激烈的战火就在左侧侧翼展开。澳大拉西亚军队强大的火力,让德国军队在没有防备之间,遭受了大量的伤亡。
数量众多的重机枪和火炮,让德国人还没有看到澳大拉西亚士兵的身影,就已经承受了数千人的伤亡。
但德国士兵的反应也很快,就地寻找掩体,并且展开反击。从德国军队中还分出一支小规模部队,看样子应该是要试图绕到澳大拉西亚军队的侧翼,实现侧翼迂回战术。
但马丁师长对于德国人的反应早有预料,德国绕后的部队和英法部队顺利碰面,双方条件反射一般开始交火,考虑方面还得是英法军队更胜一筹。
听到自己侧面的枪声响起,这支德国军队的指挥官顿感不妙,想要下令让军队撤退。
但正面澳大拉西亚军队的火力太过强大,德国军队又不可能将背面留给澳大拉西亚军队,可能导致更加残酷的屠杀。
要知道,近卫二师不仅拥有四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还拥有两个骑兵团,这样的编制不可谓不豪华。
单单这两个骑兵团,完全能够成为德国盲目撤退的收割者。
等到侧翼的战火渐熄,德国指挥官想要下令撤退的时候已经晚了,迂回的部队已经来到了德国军队的后方,这支德国军队已经被包围。
砰!
伴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如果指挥官在一处树林中自杀,这支德国军队也被混合军歼灭,侧翼保卫战取得了圆满成功。
马丁师长一边让手下清点伤亡和装备损伤数量,一边让通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