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无奈的选择(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70 字 2个月前

“陛下,这是俄国方面发来的求援电报,请您过目。”外交大臣戴泽,向阿瑟递过来一份俄国请求支援的物资清单,略皱着眉头说道。
其实一般的物资请求戴泽部长单方面就能同意,毕竟这些物资也不是白给的,俄国方面会以比市场价略低一些的价格购买,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就绝对不会亏。
但问题是,这份物资清单的数量之庞大,让戴泽部长不敢轻易下决断,只能将这份清单送到阿瑟的手中,等待着阿瑟的命令。
阿瑟接过电报,看到俄国人的胃口之大,一时间也有些惊讶。
100万支步枪,2000门各类口径火炮,15万顶行军帐篷,3亿发子弹,500万发各类炮弹,价值4500万卢布的药品,5500万卢布的粮食,30万顶军用头盔
澳大拉西亚之前已经多次向俄国运输物资,虽然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物资的囤积,但经过如此高频率的消耗之后,实际上剩的已经不多了。
而俄国人目前所要求的物资清单,差不多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国内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部分物资甚至是澳大拉西亚储量的一大半。
这样的情况下,阿瑟自然不可能全部同意俄国人的要求。
毕竟,如果按照清单所要求的数量给俄国运输物资,那澳大拉西亚的物资储量也会急转而下,部分物资甚至直接告罄。
要知道,俄国所要求的物资清单中,衣物,粮食和药品,不仅是军队所需要的,民间同样也能用的到。
作为澳大拉西亚的国王,阿瑟自然会优先考虑澳大拉西亚民众的需求,其次才是履行盟友的义务,向俄国运输物资。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100万支步枪,2000门火炮和相应的弹药炮弹,就能够武装出至少两个集团军,100万人左右的战斗部队了。
俄国人的需求自然不可能这么大,再加上俄国向英法和意大利都发出了物资求援电报,因此,俄国人的实际需求可能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略微进行思考之后,阿瑟决定,削减一部分物资的数量,如果俄国人同意,物资就可以立即装车运送。
如果俄国人不同意,那也由不得他们。毕竟只要阿瑟一口咬定澳大拉西亚缺少物资,难道俄国还能派人来验证吗?
事实上,俄国政府还真的没想着澳大拉西亚能够按照物资清单所要求的运输物资。
在双方政府进行愉快的交流之后,最终确定了从澳大拉西亚购买的物资数量,30万支步枪,500门火炮,1亿发子弹,300万发炮弹,20万身军装,100万吨粮食,500吨药品.
这些物资的总价值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英镑,在阿瑟的再三要求下,俄国人采用两百万人口加一千五百万英镑的付款方式。
用200万人口来抵消500万英镑的负担,对于俄国政府来说完全不亏,对于澳大拉西亚政府来说那就更赚了。
要知道,目前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已经明显减少,唯一能够靠得住的移民来源就只有俄国了。
俄国这200万的人口,能加速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向2000万的大关迈进。
指不定在一战结束之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就能迈过2000万的大关,在人口方面才算是补足了劣势。
当然,2000万的人口也只能算是拥有了强国的基础。想要真正的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甚至成为顶级列强和世界霸主,人口至少也得是上亿级别。
在俄国前线战事焦急的情况下,为了更快地将这些物资运送到俄国前线,阿瑟和俄国方面约定,将采取三种方式向俄国运输物资。
第一种方式直接采用飞艇,虽然一艘飞艇只能运送最多40吨的物资,但澳大拉西亚的运输飞艇目前也有数十艘,单次最多能够运输2000吨左右的货物。
而且飞艇运输差不多是最快的方式,从悉尼直接前往俄国前线的话,最快只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除了使用飞艇运输之外,其他两种方式分别是海运运输到海参崴走西伯利亚大铁路,或者直接通过海运运输到俄国黑海沿岸,从那里走陆路直达俄国前线。
理想情况下,这些物资差不多能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部送到俄国。
甚至俄国军队只需要坚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迎来第一批物资的抵达。
参考俄国军队目前最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第一批动用飞艇最快抵达的物资,将会是一部分步枪,大量子弹和炮弹。
有了这些武器弹药的支持,俄国军队也能支撑更多的时间,等到更多的物资抵达。
尼古拉二世收到阿瑟的回电之后,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许。
英法也承诺支援一部分物资,再加上澳大拉西亚答应的物资支援,俄国目前所面临的物资危机总算是得以解决。
不过,欧洲盟友特别是意大利,直接拒绝俄国求援的态度,让尼古拉二世非常不满,甚至在给英法的电报中直接抱怨,说意大利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墙头草,只顾自己的利益。
为了照顾意大利的面子,英法并没有回应,但根据意大利在战争中的表现来看,意大利在战后不会进入协约国的核心圈。
虽然英国和法国及时的支援了物资,但尼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