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中央突破(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40 字 2个月前

试图两翼包抄失败之后,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很快就提出了另一计划,那就是集中兵力在敌人薄弱地段实施正面突破,这样的战术也被命名为中央突破。
两翼包抄的战术正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提出的,大包围计划失败之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不得不听从法金汉的指挥,东普鲁士军队和奥德联军开始实行中央突破。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比较和判断,德国参谋部最终将突破的核心地段,选在了维斯瓦河上游的果尔利策地区。
维斯瓦河是一条发源自匈牙利地区的河流,向北穿过华沙,将大半的东普鲁士地区分割。
在这片地区实施突破战术的真正原因,是这片地区的俄国集团军被歼灭了大半,新调来的俄国军队全是新兵,导致这片地区的防守力量较为薄弱。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两个俄国新集团军,因为之前喀尔巴阡山脉战役,导致有一个集团军被调走,俄国兵力已经大幅度降低。
除了兵力的优势之外,这里的地形对于德国军队来说也十分有利。
因为并不是狭窄的地形,德军兵力优势的优点可以发挥出来。再加上北面的维斯瓦河谷和南面的贝斯基德山限制了俄军的支援,保证了负责突击的集团的两翼的安全,让德军可以长驱直入,不用担心侧翼和后背受袭。
德国统帅部包括总参谋长法金汉在内,对于中央突破计划都很有信心。
虽然目前同盟国面临的情况十分糟糕,但德国人仍然相信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法金汉仍然相信英勇的德国军队可以随时解决任何威胁。
按照法金汉的计划,如果中央突破能够顺利实现,将彻底消除俄国对于匈牙利的威胁,改变奥匈帝国目前所面临的糟糕情况。
如此一来,奥匈帝国只需要派遣少量军队,又能够守住西部的意大利,南部的巴尔干诸国和东部的俄国。
剩下的主力军队可以协同德国一起作战,要么消灭俄国,要么顺势南下消灭巴尔干诸国,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法金汉所指定的突击部队为德国第11集团军,总司令为马肯森将军。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防止在战役发动后出现任何意外,法金汉并未成立新的主攻部队,而是将调来的基线部队第10军和41近卫军,以及奥匈帝国派遣协同作战的第6军全部纳入第11集团军,由马肯森将军统一指挥,其余军队负责为主攻部队牵制和掩护。
而突破地区驻扎着俄国第三集团军,这支集团军拥有七个骑兵师,但大多都是刚刚补充的新兵。
哪怕只比较德国第11集团军和俄国第3集团军,德国军队都拥有充足的兵力优势。
第11集团军经过各种整合之后,拥有超过36万的德奥联军,还拥有超过1200门中小口径火炮,超过300门大口径火炮和100门迫击炮。
而俄国军队这边,虽然同样拥有22万的士兵,但大多都是新兵。在火炮方面也具有劣势,只有将近700门中小口径火炮,和个位数大口径火炮。
俄国第三集团军以骑兵师为主,因此并未装备大口径火炮,这也让德俄双方兵力对比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距。
德国人为了中央突破战术的隐蔽,甚至还在西线准备了一场佯攻,来吸引整个协约国的注意。
再加上七月底,相当一部分协约国的注意力在奥斯曼帝国身上,就连俄国也在高加索地区派出了部分军队,这也让德国人认为,发动新战役的良好时机已经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在西线的佯攻中,首次使用毒气进行作战。
这也让西线英法联军出现不少伤亡,这些毒气不仅能让人窒息,中毒和死亡,还能让人短暂或长久的失明,丧失作战能力。
德国人在使用毒气的时候,全部都佩戴了比较先进的防毒面具。而英法联军这边,要么只是简单的两层布裹住口鼻,要么就是比较复杂的防毒面罩,反而容易让士兵窒息。
在毒气和防毒面具方面,德国人的研究程度是领先的。澳大拉西亚对于毒气没什么研究,但对于防毒面具的研究倒是有了不小的进展。
德国人目前的防毒面具技术,大多也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消除空气中的一些毒气。
澳大拉西亚的防毒面具也运用了这一原理,对于毒气的防护还是有着相当不错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英法紧急向澳大拉西亚采购了一批防毒面具,就连还没有遭受毒气的俄国,也在向澳大拉西亚紧急求购防毒面具。
同时,英法国内也在紧急研究着毒气弹的使用,准备对于德国军队进行新一轮报复。
在英法俄的注意力都被西线德国所使用的毒气吸引时,七月的最后一天,德国在东线启动了中央突破计划。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除了少部分集团军总司令和军长之外,真正的中央突破计划,就连一些重要的师长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真正去向是哪里,只能听从自己的上级的临时命令。
在真正的主力部队发起突击的同时,部分俄国军队也在北部地区进行佯攻,吸引一部分俄国军队的注意。
这成功的麻痹了俄国人,俄国人对于德国即将发动的攻势没有任何准备。
等到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伊凡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