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德国军方的分歧(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32 字 2个月前

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和前任参谋长小毛奇的处事方式截然相反。
小毛奇秉持着不干预前线指挥官决断的态度,只负责制定宏观战略,微观实操则交给前线各集团军总司令执行。
但法金汉不一样。作为德国新任参谋长,法金汉不仅全权参与宏观战略的制定,同样频频命令和指挥前线的各集团军。
对于目前可能的包围所有俄国军队,一网打尽的良好时机,法金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兵进行两路夹攻,主攻仍然由刚刚获得大规模胜利的马肯森的第11集团军担任,进攻方向为维瓦斯河和布格河之间的地域。
第二路兵力为东普鲁士方向的第12集团军,进攻方向为波兰突出的北根部,争取把波兰突出的地区全部切割下来。
但东线军队总司令兴登堡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兴登堡认为,从涅曼河发起进攻,经科夫诺直接插入明斯克,从俄国后方直接切断俄国军队的退路,不仅能够占领包括波兰在内的大片俄国领土,同时还能消灭更多的俄军主力,为整个东线战场创造决定性的胜利。
法金汉的计划仍然是在波兰地区进行作战,而兴登堡的计划已经深入到俄国领土的明斯克,这距离俄国边境足足200多公里。
虽然绕到明斯克确实能切断东线俄军的后撤路线,也更可能获得更多的战果。
但问题是,如此深入的作战计划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能保证突进军队的侧翼不受威胁。
更多的军队也代表更多的后勤补给,这对于德国的后勤部门来说是个问题。
要知道,虽然东普鲁士地区的交通十分发达,但这不代表波兰地区和俄国国内的交通就足够发达了。
相较于德国发达的铁路网络和公路网络,俄国的交通环境会更加原始,兵力调动不仅更加困难,不勤不己的运输更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目前已经临近九月,距离俄国的冬天已经不远。如果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迅速结束战斗,俄国的冬天对于德国士兵来说,那可就是冰天雪地的地狱了。
到时候除了常规的粮食和物资之外,德国后勤部门还要运输大量的棉衣以及过冬物品,才能保障德国军队不会冻伤。
种种因素下来,兴登堡的计划已经不太现实。德国的后勤部门根本不能保障大量德国军队能够得到充分的物资补给,更不要说在将来冬天的时候,能为每一名德国士兵派发棉衣和过冬物品了。
作为德国军方目前最有话语权的两个人,法金汉和兴登堡互相不能说服对方,导致德国军队迟迟不能决定对俄国的最终作战计划。
眼看着最好的消灭俄国军队的时机即将错过,法金汉无奈只能前往劝说威廉二世。
相较于已经刚愎自用的兴登堡来说,威廉二世更容易被劝说。
法金汉直截了当的表示,兴登堡就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家伙。
兴登堡的计划根本行不通。俄国领土十分辽阔,可回旋的余地极大。
按照目前德奥联军的现有兵力,根本不可能对所有俄国军队实现有效的合围,更不可能实现深入俄国内陆作战。
就算德国军队不会被俄国国内数不清的沼泽,湖泊,森林和糟糕透了的道路打败,也注定会被几个月后到来的冬天打败。
法金汉表示,如果威廉二世不想如同当年拿破仑那样面临困境,那就应该仔细斟酌对俄国的作战计划,采取更保守,同时也是成功率更高的计划。
法金汉的话语确实有效。拿破仑在欧洲无人不知,拿破仑的成就更是远超威廉二世。
但曾经无可阻挡的拿破仑,虽然被俄国广泛的国土和寒冷的冬天所打败,更不要说目前的德国军队了。
威廉二世很快被法金汉劝说,他毫无保留地支持法金汉的计划,并且下令让前线所有军队按照法金汉的计划执行。
好消息是,大部分德国军队都听从了威廉二世的命令,按照法金汉的计划进行行动。
坏消息是,唯独兴登堡阳奉阴违,明面上在遵照法金汉的计划进行部署,暗地里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命令部下进行准备。
兴登堡对于威廉二世命令的阳奉阴违,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悲哀的事实,德国皇权已经逐渐被军权架空。
在德国军队密谋策划着下一轮大攻势之时,俄国军队对于目前的战争局势已经极度悲观。
上一次战败之后,愤怒的尼古拉二世直接罢免了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伊凡诺夫,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新任西南军总司令。
同时,尼古拉二世多次责问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如果不是临阵换帅会导致军心崩溃的更快,恐怕尼古拉大公的俄军总司令职位,早就被尼古拉二世罢免。
俄国统帅部认为,果尔利策战役失败之后,俄国军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不仅面临严重的兵员伤亡和损失,还丧失了大量的物资,促使前线军队物资稀缺,弹药供给不足。
再加上军心的受损,导致前线军队战斗力已经衰弱,并不适合和德奥联军正面抗衡。
尼古拉大公还下令,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前,禁止任何军队对德奥联军采取进攻行动,并且在所有不利于俄国军队的战线上实施大踏步一般的撤退。
必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