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东线进攻结束(2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44 字 2个月前

奥匈帝国在火炮方面的技术世界一流,但长时间的战争消耗了奥匈帝国国内大量的物资储备,再加上配合德国作战,调走了大量精锐军队,导致边境地区的守军武器装备并不充足,在双方火炮对射中落于下风。
撤退失败之后,这支奥匈帝国军队的下场可想而知。被澳大拉西亚军队和塞尔维亚军队双面夹击,再加上错失了撤退的最好时机,这支奥匈帝国军队如同瓮中之鳖,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
9月25日,几乎是同一时间,两边同时对奥匈帝国军队发起进攻,超过50万军队悍不畏死的向着不到20万的奥匈帝国军队发起冲锋,交战区的炮火和枪声接连不断。
此时的奥匈帝国没有任何援军,南线边境的其他军队要么被罗马尼亚牵制,要么早就被澳大拉西亚军队消灭。
而主力军队远在波兰地区,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回来。
除非这支不到20万的奥匈帝国军队能够撑住至少十天的时间,否则,它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10月7日,奥匈帝国军队坚守了十多天的时间,最终被马丁师长率领的巴尔干战线军队消灭和俘虏。
奥匈帝国军队共计19.8万余人,战死超过5.5万人,受伤超过11.8万人,被俘14万余人。
加上之前澳大拉西亚,在黑山边境消灭的奥匈帝国军队,奥匈帝国边境将近40万的军队已经损失了大半,可战之兵已经不足十万人。
这样的消息对奥匈帝国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早在20万军队被围困之时,奥匈帝国已经抽调了30万的军队南下,支援南部边境。
但问题是,军队的调动也并不简单,特别是在军队深入俄国内陆的情况下。
更何况,奥匈帝国的军队还承担了一部分作战任务,如果突然抽调兵力,对德国的作战计划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而此时,德国的进攻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首先是俄国第五集团军察觉到了兴登堡企图包围整个沙弗利地区的阴谋,不顾尼古拉二世的命令,撤离了沙弗利地区,避免了被德国包围的局面。
虽然这导致德国占领了大片的俄国国土,还占领了沙弗利这个交通枢纽。
但德国想要大范围包围并且歼灭俄国军队的计划并未得逞,俄国虽然损失惨重,但仍然还有一战之力。
同时,因为德国军队深入俄国腹地,也和俄国军队一般,面临着俄国国内糟糕的原始道路带给后勤的压力和困扰。
从德国到交战区的后勤补给线十分漫长,再加上俄国区域的交通不太便利,导致深入俄国腹地的德国军队面临着糟糕的后勤补给。
在武器弹药和炮弹的供给没有那么充足之时,德国的进攻也失去了势头。
攻破里加之后,德国的冰封甚至还抵达了明斯克地区,但并未渡过蒂涅伯河,如同泄气一般,再也无力向前推进一步。
而此时,奥匈帝国南部边境失守的消息不断传来,和德国进行沟通之后,奥匈帝国调走了大部分兵力,导致德奥联军更加缺少兵力发动进攻,主攻东线的策略也被迫中止。
德国军队目前没有充足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来满足前线军队的后勤补给。
再加上东线的战役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士兵们已经非常疲惫,急需要休息。
再三考虑之下,德国参谋部选择停止在东线的进攻,将注意力暂时放到西线,来防备已经有传言的,英法有可能的大规模进攻。
当然,注意力转回西线只是暂时的。法金汉向威廉二世保证,只要东线的运输道路完善,东线的进攻就会继续发起。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