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奥匈帝国投降,全线大反攻(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189 字 2个月前

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和约中,奥匈帝国反复提到一项条款,就是协约国任何国家不得支持匈牙利独立势力。
匈牙利独立势力不仅包括在匈牙利已经十分著名的独立党,还包括企图推动匈牙利独立的资本家和地主阶级。
如果有一幅地图就能够明显的发现,奥匈帝国的地形周边大部分都是山脉,只有匈牙利地区是奥匈帝国为数不多的平原。
这也导致匈牙利地区大部分都是小农经济,当然也包含相当数量的农场主和小资本家。
匈牙利地区和奥地利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也注定匈牙利和奥地利之间会起冲突。
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帝国又不能失去匈牙利这样重要的粮仓。
在奥匈帝国政府充分考虑之下,最终决定哪怕多丢失一些国土,都不能丧失匈牙利的统治权。
当然,对于卡尔一世来说有个好消息,他的皇帝宝座暂时是保住了。
奥匈帝国为了更好的统治匈牙利,卡尔一世的君主地位是暂时不能丢失的。
毕竟卡尔一世除了奥匈帝国皇帝之外,他还拥有波西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头衔。
也正是奥地利皇帝,波西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三个头衔合在一起,才组成了奥匈帝国这个二元国家。
一旦君主制被推翻,这是因为同是哈布斯堡家族领地而联合起来的国家,也就丧失了彼此联合在一起的理由。
不得不承认,哈布斯堡作为欧洲最伟大的王室,他的家底还是十分丰厚的。
哪怕到了20世纪初,哈布斯堡仍然持有奥地利帝国,匈牙利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的头衔,是欧洲王室中历史最璀璨,现在最辉煌的家族之一。
这份合约即将要达成,作为放松的应该就是卡尔一世和匈牙利王国政府了。
卡尔一世能够保住自己的王位,匈牙利王国政府能够处理自己的危机,可谓是双赢。
至于奥匈帝国的损失,也就只能由帝国政府来承担。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早点结束战争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能够避免战争对于自己战争潜力的进一步消耗,同样也能够避免战争对匈牙利王国政府造成的人力和财产损失。
听到俄国政府重新派遣军队加入战争的时候,匈牙利王国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都受到了惊吓。
如果能够彻底确定这次的合约,至少也能让匈牙利王国政府获得一段时间的发展时机,来处理国内的少数民族问题。
1917年7月21日,因为和谈的进度十分顺利,结果也终于宣布在奥匈帝国停战,并且决定将大部分兵力都调集到德国边境,争取在短时间内和德国决一死战。
奥匈帝国投降的消息让欧洲民众震惊,同时也代表着德国的败亡已经是时间问题。
甚至有不少的欧洲报社已经在大肆叫嚣,他们甚至觉得,协约国军队能够在今年的圣诞节之前就结束这场战争,让所有欧洲民众都再次迎来一个和平的圣诞节。
7月24日,十多万澳大拉西亚军队乘坐运输船重新返回西线战场,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军队将再次面对德国军队。
一起被抽掉的还有巴尔干联军超过50万的军队,再加上意大利50万军队的协同作战,欧洲西线战场的协约国总军队数量已经逼近一千万。
这几乎是协约国目前的全部底牌了,1916年开始的这一年半时间内,协约国特别是英法的伤亡高达400多万,死亡人数就接近200万,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损失惨重。
而德国人也不好过,这一年半以来的总伤亡数字高达350万人,死亡人数也已经接近160万。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春季攻势三场局部战争,造成的总伤亡数字已经超过800万,总死亡数字已经超过350万,也是战争爆发到现在最惨烈的一段时间。
而整个战争时期,欧洲各国家投入到战争中的总士兵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总伤亡数字已经超过1500万,死亡人数高达600万人。
哪怕只是死亡人数,都堪比欧洲一些中小型国家。累计伤亡人数更是接近澳大拉西亚的人口规模,足以见得这场战争的残酷。
除了人力的消耗之外,欧洲各国的资金和物资消耗也分毫没有减少。
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也就是1913年,欧洲各国的军费开支普遍只有一亿英镑左右,部分国家甚至都没有超过一亿英镑。
但现在,哪怕是军费开支最少的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也都在一亿英镑左右徘徊。
而这消耗最为严重的英法德俄等国家,每年的战争开支已经高达上百亿英镑,可以说在疯狂压榨国家的潜力,损害国家的经济发展。
毫不夸张的说,早点结束战争已经变成了所有国家的期望。
但问题是,目前德国没有资格早点结束战争,除非他以战败者的态度来结束这场战争。
要知道,目前的德国政府可是军政府的统治阶段,那些军人和容克贵族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失败的。
德国人所妄想的以阶段性胜利来结束战争的方式根本不可能被协约国接受,这也代表着协约国必须要和德国分出胜负,打到任何一方没有还手的余地即可。
1917年八月初,三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