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小会议,大权利(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328 字 2个月前

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法国人提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本来劳合·乔治首相的想法是稳坐钓鱼台,毕竟大英帝国目前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任何利益分配也注定离不开大英帝国的态度。
但没想到,法国人刚上来就来了个狠的。法国人这哪里是要德国人为战争付出代价,这简直是要踩着德国重新建立以法国在欧洲的霸权,让法国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解散所有军事力量,开除所有军工产业的德国,注定不会是法国人的对手。
这也代表着在法国大陆,特别是西欧和中欧地区,法国人将再无敌手。
法国人的影响下,像比利时,荷兰甚至是意大利,奥匈帝国这样的国家势必会改变自己的外交态度。
如果这些国家倒向法国,英国人在欧洲苦心经营的大陆平衡政策也就从此作废。
届时法国在欧洲大陆是不可阻挡的,总能不能再来一次反法同盟,来打击法国人的嚣张气焰吧。
“克列孟梭先生,贵国这样的条件对于德国来说太过苛刻,也并不符合我们和平主义的精神。全面取消德国人的军队只会让这个国家陷入更进一步的混乱,这也不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同时,割让太多的德国土地,也会让德国人对于我们更加憎恨。我希望战争因为这场和谈而终止,而不是因为这场和谈,导致下一次战争。”劳合·乔治站了起来,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给德国人一个教训是很有必要的,但也绝对要适可而止。对于大英帝国来说,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德国才能拖住法国人扩张的脚步。
毕竟德法这两个国家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都有威胁,英国人在一战之前和法国人的态度也没有那么良好
作为两个老牌列强,英法在欧洲还是有很大的面子的。虽然英国相对来说更加强大,支持的国家也更多,但和会毕竟是在巴黎召开,这里是法国人的地盘。
英国和法国的争吵,也让这场和谈的前几天变为了菜市场。和谈的进度在这几天的增长几乎为零,双方都拿不出一个很好的提案,来解决各自目前的冲突。
最终还是肯特首相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削减参加会议的人数,英法的冲突由协约国四大列强解决,甚至这场和谈直接由四大列强来商议算了。
像巴尔干诸国和比利时这样的小国家,他们只有等待通知的权利,可没有亲自参与会谈来争夺利益的权利。
至于美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和德国都不相邻,没有领土要求。
到时候德国的赔款直接分配给所有战胜国,给他们留一份就行,也不用再太在乎他们的意见。
正是在肯特首相的提议之下,和会大会主席克列孟梭宣布,将缩减参与和谈的人数,从协约国四大列强英法俄澳中分别抽调3,3,2,2共计10人,来决定目前英法的利益冲突和整个和谈的进度。
这一宣布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所有被排除在会议之外的国家却又无可奈何。
真正有资格反抗的也就意大利和美国了,但这不代表意大利和美国就拥有了反抗的实力。
至于巴尔干诸国和比利时等国家,这些小国家都是比较识相的,只能尽可能拜访协约国四大列强的代表,各自抱紧各自的大腿。
人数经过精简之后,和谈的进度果然顺利进行。虽然英法在利益上还是有冲突,但各自也都清楚,和谈是不可避免的。
德国人的赔款是避免不了的,在对各国伤亡和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之后,并且结合德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协约国四大列强一致同意,将德国赔款的资金确定在200亿英镑,并且协约国四大列强瓜分德国国内的所有军工企业和重要工厂的设备。
澳大拉西亚还被允许优先获得这些工厂的部分设备以及技术人才,并且各国都同意澳大拉西亚在德国进行移民。
这200亿赔款的份额四大列强也有着初步的协商。作为协约国真正的主导国,四大列强分配的比例是最高的,占据200亿赔款的85%,也就是170亿英镑。
其中,英法俄澳分配这170亿英镑赔款的比例分别为3:3:3:1,折算下来大约为51亿:51亿:51亿:17亿(单位英镑)。
虽然俄法的伤亡确实是最高的,但英国目前的实力最强,三国平均分配赔款才是各自能够接受的。
而澳大拉西亚虽然同样作为四大列强之一,出的力却是最少的,国家实力也是最低的,因此拿到最低的一成赔款也算是理所当然。
虽然看起来只有英法俄任意一国赔款的三分之一,但却只比除四大列强之外的其他所有国家的赔款都要多,只比他们的总和少一点,也算是对得起澳大拉西亚四大列强的地位了。
毕竟澳大拉西亚的国家体量小,理论上来说17亿英镑的赔款已经能够做很多事情,比如让国家实力上升一个大台阶。
如果再加上同盟国其他国家的赔款,澳大拉西亚能够获得赔款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亿英镑,可谓是一波暴富。
至于剩下的那1.5成赔款,也就是大约30亿英镑的赔款,就交给美国和意大利以及所有其他的战胜国去分配吧。
正好让他们将矛盾从协约国四大列强的身上转移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