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迁都提议(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48 字 2个月前

为一片可容纳上亿人口的三角洲,也是澳大拉西亚将来的农牧业中心。
迁都的勘探工作早已经在几年前就进行完毕,且预计将新首都放在墨累河和达令河的交界处,墨累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放在这里的好处,一来背靠两条河流,更加适合城市的发展。二来能够顺着墨累河直下,拥有比较发达的海运。
而且这里东西南北都是广茂的平原,无论是发展农牧业,还是建设城市或者发展工业,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而墨累河作为澳大利亚地区的第一大河流,其流域的发展潜力也自然不用多说,绝对是澳大利亚地区数一数二的。
内阁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来是如何迁都,何时迁都以及新首都的命名。
搬迁一个国家的首都并不是容易的,毕竟首都作为国家最基础的行政中心,势必要容纳国家政府的大部分机构。
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新首都还要容纳王宫,法院等等,因此也需要漫长的建设周期。
还有就是目前墨累河流域的人口并不多,如果要搬迁首都的话,是否要从悉尼和墨尔本迁走一部分的人口。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两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人口均已经超过200万。
一个人口不足2000万的国家拥有两个200万人口的城市,这也算是一个奇观,也是目前澳大拉西亚面临的问题之一。
如果首都继续设在悉尼,悉尼的移民吸引力绝对是澳大拉西亚所有城市中最大的。
每年至少有三四成的移民被悉尼吸纳,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利于西澳大利亚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发展。
工业基地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充足的人口,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后两项澳大拉西亚是完全不缺的,唯独工业区的人口一直是一个问题,政府大力支持向西澳大利亚州移民才稍微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了迁都这个难题之外,对于新占领的土地的划分问题,也是目前的内阁政府需要考虑的。
在整个战争期间,澳大拉西亚新获得了德属新几内亚,德属萨摩耶,西新几内亚,苏拉威西岛,爪哇海诸岛等,以及中东地区的沙特波斯湾沿海,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还没正式交换)。
这些土地还是十分庞大的,也需要将其进行划分,组建新的行政地区或者并入原有的殖民地。
中东问题很好解决,这很早就决定了中东地区占领的土地统一组建波斯湾沿岸领地,也是将来澳大拉西亚的石油开采地。
这里更多的是作为军事管理区域,毕竟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需要大量军队的看守和保护。
甚至阿瑟还打算在中东地区建立海军基地,组建一支波斯湾分舰队,并且设立澳大拉西亚国防军波斯湾地区司令部。
波斯湾领地将作为澳大拉西亚最特殊的一个行政区域,长时间由军队进行军事管理,并且只向阿瑟和政府负责。
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讨论东南亚地区新获得的领土的划分。
虽然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来自于荷属东印度,如果组建一个完整的殖民地的话,又显得有些太过庞大。
经过了内阁政府的小范围讨论之后,最终在阿瑟的拍板之下,决定将整个新几内亚地区合并,组建完整的澳属新几内亚殖民地。
新几内亚岛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是世界第二大岛,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澳大利亚地区急缺的水资源。
为了解决澳大利亚目前还不明显的用水问题,阿瑟心中甚至已经有了北水南调的腹稿,等待将来技术可以执行的时候,开展一项从新几内亚调水到澳大利亚的大工程。
而新几内亚作为澳大拉西亚除了本土之外的最大岛屿,其价值也绝对是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之外最高的。
完整的新几内亚殖民地价值完全不弱于澳大拉西亚的任何一个州,澳属新几内亚的总督也绝对只能是阿瑟心腹中的心腹。
除此之外,太平洋地区的德属萨摩耶并入澳属西太平洋领地。将萨摩耶独立组建为一个新的殖民地明显有些得不偿失,不如直接并入西太平洋领地,作为澳大拉西亚岛屿防御链的一部分,也能更方便管理。
爪哇海的诸多岛屿并入皇家领地,苏拉威西岛组建单独的苏拉威西岛殖民地,成为澳大拉西亚殖民地中的一份子。
这样划分之下,不管波斯湾沿岸殖民地的交换会不会进行,都不会影响现有澳大拉西亚的殖民地体系,之后也不用重新划分。
而真正意义上吞并了这些土地之后,澳大拉西亚在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的霸权已经无人可挡,纵使是英法美,也不能阻止澳大拉西亚在这些地区的霸权。
凭借着外部一系列的防御岛链,阿瑟相信,就算澳大拉西亚和美国陷入战争,也绝对不用担心本土会遭受侵略。
只不过,澳大拉西亚在面对美国这样的拥有发达工业和经济的国家的时候,也没有太好的制胜手段。
除非澳大拉西亚能够率先研究出导弹和核武器,才能用核武器的压力让美国投降。
但核武器的研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目前的进度还很缓慢,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推进。
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