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1919(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38 字 2个月前

第479章
??在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帮助下,威廉二世还是如愿以偿保留了普鲁士国王的王位,并且还拥有参选德意志皇帝的资格。
??只不过,为了保留自己的王位,威廉二世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首先,德意志各邦国的权力大幅度增强。在法国人的强烈要求下,新的德意志帝国将会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邦国拥有十足的权利,包括完整的经济和军事权。
??除了行政和外交需要根据帝国政府来决定,可以说说这些小邦国就是独立的国家,拥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以及军队。
??像南德意志地区比较强大的巴伐利亚王国,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同样拥有德意志皇帝的参选权力。
??德意志皇帝本身的权利也遭受了削弱,不仅要受所有邦国君主的监督,可以被邦国君主弹劾之外,还要受到来自政府的限制,权力已经大幅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德国的皇位再也不是世袭制,而是选举制。各邦国的君主以及德意志皇帝的提名者共同参选,得票最多者成为皇帝。
??相当于将这些邦国和德国皇帝永久的分离开来,毕竟这些邦国的公爵和国王都有成为皇帝的权利,谁又会认命的听从皇帝的统治呢?
??再加上来自军事政府的制衡,可以预料到的是,将来的德国政坛注定不会平静,说不定要比俄国政坛更加混乱。
??仅凭赋予各邦国的财政和军事大权,就注定短时间内德国的实力不会太强。
??要知道,德国军队的人数被严格限制在15万,而这些邦国的军队人数也算在这15万之内。
??这也代表着,德国帝国政府要和所有邦国政府来争夺15万军队的名额,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爆发点。
??毕竟战争时期德国的总军队高达数百万人,其中各邦国提供的军队也高达上百万人。
??想要将这些人浓缩到15万人,德国政府和各邦国的军队都要大幅度减少。至于具体减少的比例,或许就要看新任德皇的威望了。
??在各国各有动作的前提下,1918年的年末很快过去,时间终于来到了1919年。
??最让各国关心的,可能就是1918年的财政情况了。
??年中的经济刚刚因为战争结束迎来曙光,很快又被流感浇灭了希望。
??毫不夸张的说,1918年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是倒退的,倒退幅度甚至比战争时期都要大。
??澳大拉西亚遭受的流感影响并不大,但经济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如果不是提前预防措施以及提前准备了大量的口罩和消毒液,恐怕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也要跟着欧洲往后退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有着流感的影响,但澳大拉西亚的移民仍然高达百万以上,甚至在流感稍稍退去的时候,移民人数疯狂的增加。
??这也算是流感带给澳大拉西亚的好处。在美国人成为世界公敌之后,美国似乎已经丧失了最受欢迎的移民选择地的地位,移民人数大打折扣。
??最受益的自然就是澳大拉西亚了,毕竟澳大拉西亚是唯一一个能够和美国竞争的移民国家。
??1918年澳大拉西亚总共获得了高达130万的外来移民,这还是受疫情来临之后,澳大拉西亚封闭了半年的影响之后的结果。
??再加上国内的新生人口高达44.2万,让澳大拉西亚的总人口正式突破了2000万,达到了2020.3万人。
??人口正式超过2000万,这也让澳大拉西亚迈上了新的台阶。等到这一波流感真正结束,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就是澳大拉西亚的发展获得收获之时。
??工业方面,截止1919年年初,澳大拉西亚的钢铁生产量分别为300万吨和455万吨,钢铁生产总量已经突破了750万吨,说是一个工业大国也丝毫不为过。
??战争结束之后,之前庞大的军工也就被拆分,大量的军工业员工被吸收成为民用工业员工,缓解了因为军工业大幅度扩张导致的危机。
??但也有一个新的问题面临,那就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在吸收了这些技术工人之后,基本已经处于饱满状态。
??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想要迎来更大的发展,除了扩建现有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之外,也许就只有修建新的工业基地了。
??不得不承认,现有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已经成为澳大拉西亚工业的核心,拥有高达55万个在岗工人,1200家大型工厂,5000个中小型工厂和数百个大型仓储区。
??但对于澳大拉西亚即将迎来的大规模移民来说,现有的工业基地规模和数量还是不太够。
??为了满足新的移民的工作需求,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研究之后,阿瑟决定启动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四期建设计划,将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建设为能够容纳上百万工人的超级工业区,是澳大拉西亚将来的工业核心。
??除此之外,在新西兰,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等地,也要建立新型的工业基地。
??
??虽然规模没有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这么庞大,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