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四年超过法兰西,八年追赶英吉利(求月票!)(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179 字 2个月前

定的水电站是很有必要的。
一来,新的水电站能够产生更多的比较清洁的能源,对于环境的保护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二者,新的蓄水水库也能保障澳大拉西亚的用水需求。在从新几内亚的北水南调工程没有开始和完工之前,澳大拉西亚的用水需求就靠这些水库了。
甚至四年计划中比较重要的重工业的建设,民用工业的建设和各种各样的道路建设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农牧业的灌溉以及民用水资源也十分重要,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储备是不行的。
特别是为那些大型城市准备的蓄水水库,一定要修建,并且要修建的更加牢固和耐用。
纵观全世界,澳大拉西亚的发展潜力绝对名列前茅。虽然法国人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法国本土地区,特别是东北部的十多个省份一开战就被德国人占领,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这些被占领的区域大多都是比较重要的矿产区,钢铁和纺织中心,所拥有的规模在整个法国工业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地区被破坏之后,虽然法国人从德国拿回了许多工厂设备,但法国在1918年的工业产量不足战前也就是1914年的七成,特别是钢铁产量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钢产量从913年的巅峰469万吨降低到了1918年的180万吨,这一数字只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年钢产量的一半,足以见得战争对于法国工业的破坏有多么严重。
如果不是法国人其他工业的体量还在,就钢铁行业法国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来看,法国的工业甚至已经不如澳大拉西亚。
如果说澳大拉西亚接下来是一段漫长的发展期,那么法国人需要的就是一段漫长的恢复期了。
和法国人不一样的是,英国人的工业几乎没有遭受太大的影响,甚至在战争中的增长还是不小的。
1914年英国人的钢产量为796万吨,而1918年已经增长到了969万吨,增长还是十分迅速的。
特别是打败了德国人之后,英国人的工业已经重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在1918年创造的年钢产量3700万吨的记录。
当然,美国人的钢产量看似庞大,但实际上美国人在工业方面的问题也相当严重。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美国人在钢铁产量方面的增长并不太多。特别是1916年到1918年这三年,美国的年钢产量一直维持在3500万吨左右,没有太大的增长。
特别是遭受了流感的影响之后,美国能否在今年继续保持3500万吨的年钢产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这份数据上也能看出,几个战胜国的状况也不太好过。法国人在战争中遭受了大量的损失,他们在未来十年内的目标只是赶超法国在战前的经济和工业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似乎在1929年,法国的经济才超越了1913年的法国,甚至还引起了当时法国人弹冠相庆。
但这也代表着,1913年到1929年这16年的时间内,法国人在经济方面没有任何进步,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可怕的。
16年时间的止步不前,这也注定法国这个殖民帝国必定崩溃。除非法国人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经济快速增长,但很明显,接下来时间不久,就是法国人不愿意看到的另一场战争。
妨碍法国经济和工业恢复的,其实还是法国的那些资本家。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德国了。作为曾经的工业大国,德国人的工业制成品一直以品质优良,价格实惠闻名。
虽然这场战争让德国人损失了大量的重工业和军工业,但也有一些中小型的民用工业保留了下来,毕竟英国人也不愿意看到法国人全面吸收德国的工业。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这些企业所制成的工业品,以十分优良的价格被法国和英国全面接受。
这也导致法国资本家不愿意快速恢复法国的工业,毕竟市场已经被大量的德国廉价工业品占据,这难道不比昂贵的法国工业品划算吗?
至于法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这不在那些资本家的思考范围之内,毕竟资本家没有国界,他们对于国家可没有认可感,只对利益有认可感。
这也就是澳大拉西亚低调了,再加上照顾法国人的面子。要不然,澳大拉西亚政府真的可以喊出四年超过法兰西,八年追上英吉利的口号了!
其实这还真的不夸张,据皇家安全情报局在英国方面的情报来看,英国人今年的工业状况远远比不上去年,别说有正面的增长了,能不能维持去年的规模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将视角扩大到整个世界,其实能够看出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全世界的工业几乎都在缓慢增长,这不仅是因为流感的影响,同样还是因为各国在战争后的阵痛期。
因为缺少足够的劳动力,对于经济和工业注定有一定的影响。
而这段时间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很好的超越机会,甚至有望在第一个四年计划完成之后,将澳大拉西亚的工业水平提高到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德国的世界第四。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原本工业规模也还算不错的俄国人到底在哪里?
虽然阿瑟想把俄国放在工业大国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