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黄金(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64 字 2个月前

在国际社会相对一片平静之中,时间也很快的来到了1920年6月。
在这段时间,俄国国内的战争可谓是十分焦灼。交战双方围绕着波兰,沙皇俄国和苏维埃俄国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一个基辅争夺战就爆发了三次战役,先后被波兰军队,苏维埃军队和干涉军队占领。
世界联盟也再次加大了对于沙皇俄国的援助,就连刚刚独立不久的匈牙利也加入了干涉军的队伍。
虽然看起来世界联盟已经在尽全力阻止苏维埃的扩张,但如果深入了解俄国内战带给世界联盟多么丰厚的利益,其实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哪怕是之前没看出来的尼古拉二世和沙皇政府,此时也明显察觉到了世界联盟,特别是英法的野心,他们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毕竟俄国内战才能带给世界联盟更大的利益,才能让诸多国家在经济大衰退时代到来之时,还有着足够的收入。
1920年6月12日,圣彼得堡,沙皇政府帝国会议。
虽然避免了在一战中被推翻的风险,但尼古拉二世的状态可并不良好。
因为内战的烦忧,尼古拉二世脸上的皱纹都多了许多,许多头发也变成灰白,整个人相较于几年前看起来苍老了十多岁。
虽然目前只有52岁的年纪,正是一个人政治生涯的最巅峰。但尼古拉二世看起来已经衰老不堪,仿佛一个六七十岁的,垂垂老矣的老人。
内战进行到现在,已经不是苏维埃俄国或者沙皇俄国任意一方想停止就能停止的了的。
俄国的内战让其他国家嗅到了商机,事关自身的利益,其他国家不可能支持俄国结束内战。
俄国的矿产,资产,甚至是人口和帝国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财富,都被尼古拉二世用作贷款的抵押和交换,才让沙皇俄国从内战初始坚持到现在。
根据沙皇俄国不太完善的统计,内战到现在,沙皇俄国的财政花费已经高达十多亿英镑,财政负债已经高达20亿英镑左右,国家的财政距离崩溃也差不了多远了。
如果不是世界联盟时不时的援助,再加上尼古拉二世用家族百年的积蓄抵押的话,恐怕沙皇政府还没垮,财政就先垮了。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尼古拉二世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反对尼古拉二世的资本家和贵族,通通被尼古拉二世抄家,并且将所有财产用到这场战争中。
这也让不少的贵族纷纷逃往国外,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家族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财顷刻间化为乌有。
罗曼诺夫家族持有的财产和产业,包括政府的国有产业,基本都在沙皇俄国的出售列表中。
要有钱不仅可以买到沙皇俄国的工厂和矿产,甚至还能买到国有企业,包括石油和军工厂。
虽然军工厂能够对战争起到不错的作用,但以俄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根本组织不起人力进行生产。
更何况军工厂生产还需要配套的体系,但俄国的工业到目前为止已经完全崩溃,想要重开军工厂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加要命的是,相较于工业的损失,这场内战对于俄国农业的损失才是巨大的打击。
1913年俄国粮食总产量大约在9200万吨左右,从粮食生产总规模来看是一个妥妥的产粮大国。
但去年也就是1919年,俄国粮食总产量锐减到不足6000万吨,有大半的俄国平民吃不饱肚子,超过三分之一的俄国平民处于粮食危机中,并且每年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俄国人饿死。
如果不是尼古拉二世砸锅卖铁从澳大拉西亚和欧洲购买了大量的粮食,恐怕俄国人口的锐减会以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进行。
说实话,也就是大部分内战在中欧的西部进行,也就是波兰地区和乌克兰地区。
要不然,对于俄国农业的打击更加致命,那时的俄国甚至连农业大国都算不上,靠粮食进口都不足以挽救俄国的局势。
波兰和乌克兰的粮食产量加起来也才占据俄国粮食产量的九分之一,其他的广茂的地区仍然可以进行粮食的种植。
这也就是俄国人家大业大了。像匈牙利,虽然内战持续的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但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匈牙利的农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内战那一年的粮食产量更是直接砍了一半。
没办法,谁让匈牙利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呢。内战本来就召集了大量的农民,战争还对于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影响,粮食的减产也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汽车发明之前,俄国就是石油的重要出口国之一。
随着石油的价格越来越高,俄国也确实靠着石油出口赚了一笔,增加了不少的外汇收入。
但内战爆发之后,俄国的石油也运不出来,自然不可能为俄国政府赚取收入。
甚至为了筹集贷款,尼古拉二世已经将国内几个重要的油田最近几年的开采权卖了出去,售卖的对象不仅包括澳大拉西亚,还包括英法和部分欧洲国家。
虽然只卖了几年的开采权,但对于油田开采的规模并没有任何限制。
这其实也代表着,如果石油开采设备足够多的话,这几年其他国家可以在俄国疯狂开采石油,俄国政府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俄国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