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克罗斯巴里伏击战(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468 字 2个月前

截至现在,世界局势的改变已经非常明显了。
目前苏维埃俄国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坚定的斗争下去,追求整个俄国的统一。
另一派认为应该追求短暂的和平,苏维埃俄国本身成立时间就比较短,目前在工业方面一塌糊涂,经济方面更是惨不忍睹。
稍微好一点的农业,也经历了较大的打击,目前国内的粮食缺口比较严重,急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首先确保农业的生产再说。
这一派的势力认为,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能够争取5到10年的发育时间,他们所面临的状况会完全不同。
除了俄国国内的局势之外,目前大英帝国国内的英爱战争也打得十分焦灼。
说来也怪,爱尔兰目前的叛乱势力相较于大英帝国的实力来说完全不值一提,但英国政府就是不愿意在爱尔兰部署更多的英国正规军队。
除了冲突一开始派遣的两个正规师之外,英国只组建了一个军事警察组织用来协助这两个正规师,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行动。
这也让这场英国的内战变成了双方的间谍行动。今天爱尔兰共和军在都柏林地干掉18个英国特工,明天英国军事警察组织就前往游行人群聚集的广场向人群展开攻击。
这样来来往往的报复性行为,让双方的伤亡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甚至已经有上百名无辜的民众被枪杀。
不过,爱尔兰共和军的目标大多都是英国的官员和军方人物,这也让爱尔兰民众的仇恨直接转移到了英国军队身上。
哪怕英国军事管制法处死了数十名爱尔兰共和军士兵,仍然不能阻止双方之间频繁爆发的冲突以及不断上升的死亡数字。
1921年的前两个月,英国方面的伤亡分别为432人和435人;爱尔兰方面的伤亡分别为577人和622人(包含平民)。
随着时间抵达三月份,英国和爱尔兰的局势已经势同水火。
作为爱尔兰共和军的头目之一,汤姆·巴里,决定带着自己不到100名的手下干一票大的。
汤姆·巴里的所谓的干一票大的,其实是去伏击一支英国军队的小分队。
当然,这支小分队的规模也不小,总人数大约在一个团左右,超过1200名英国士兵。
嗯,以不到100人的规模围攻1200名英国士兵,这确实是汤姆·巴里的突发奇想,并且他还真的为此付出行动了。
1921年3月11日,在汤姆·巴里的指挥下,这支爱尔兰共和军队对这个英国团展开了大包围。
虽然前期的包围和突袭很是顺利,但人数和装备上的劣势,很快就让汤姆·巴里的军队瞬间被击溃。
好在这支共和军中也不全是傻子,知道尽可能避免被英国军队包围的重要性。
只要不被英国军队包围,就算伤亡再惨重,他们也还是有逃跑的机会的。
但如果被英国军队全面包围,按照目前爱尔兰和英国人严峻的局势来看,这些爱尔兰共和军士兵的下场也就只有被处死了。
结果也显而易见,这支被命名为西科克共和军的100人左右的爱尔兰军队,在自己承受了将近50人的伤亡的前提下,也给对面的英国军队造成了20多人的死亡,战绩可谓是相当不俗。
在人数和装备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能够给英国军队创造如此大规模的伤亡,已经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这次袭击也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爱尔兰共和军将目标纷纷放在了英国军队身上,在短时间内对英国军队发起了多次袭击。
首先是两天后的3月13日,凯瑞郡的爱尔兰共和军在海德福德道口袭击了一辆火车,直接让这辆火车脱轨,累计造成超过20名英国士兵的死亡,上百名英国士兵的受伤。
因为发动了突然袭击的原因,爱尔兰共和军方面的伤亡只有不到十人,再加上个别平民的伤亡,算是爱尔兰独立战争到现在以来最漂亮的一次胜仗。
仍然是三月,在磨坊街镇,爱尔兰共和军再次发动了对英国军队的袭击,又给英国军队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
虽然这种袭击的行动规模大多数都比较小,所能够造成的伤亡也都只是数十人。
但奈何爱尔兰军队对于这种袭击十分偏爱,频繁遭遇袭击让英国军队防不胜防,对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憎恨也上升到了极端。
当然,奇袭行动有成功也就自然会有失败。
在厄普顿和科隆马尔特的两次袭击中,爱尔兰共和军并未对英国军队造成伤亡,反而被提前有所准备的英国军队打得措手不及,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
在1921年的2月和3月,爱尔兰共和军对英国军队发起的袭击次数分别为16次和51次,数量突然暴增。
最大的一次行动发生在爱尔兰地区最大的城市都柏林。数百名共和军士兵直接占领了都柏林市中心,并且烧毁了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是爱尔兰地方政府的行政中心,也象征着英国在爱尔兰地区的统治。
爱尔兰共和军之所以烧毁海关大楼,是想传达出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已经不堪一击的象征。
发生在爱尔兰地区的袭击让英国政府头疼不已。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