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舆论外交双管齐下(中秋快乐!)(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70 字 2个月前

如何迅速的扭转英国人在爱尔兰战争期间的舆论劣势呢?紧紧抓住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刺杀和袭击,以及种种事件的伤亡人数是很重要的。
另外,洗白英国在爱尔兰统治中的各种劣迹,宣传英国在爱尔兰好的一面,争取给一些态度中立的爱尔兰人洗脑,分化整个爱尔兰阶层。
目前的爱尔兰共和军还是比较分散的,只要能够将其分化,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当然,相应的舆论工作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阿瑟只是定下一个目标,同时表达自己对于英国人的支持态度就行了。
虽然这么做可能会得罪澳大拉西亚国内的部分爱尔兰移民,但爱尔兰移民的人数相较于澳大拉西亚的总人数来说也不算多,对澳大拉西亚的稳定造成不了影响。
更何况,这么做能够换来更多的英国人的好感,这可要比爱尔兰人的好感重要的多。
就算爱尔兰此时从英国独立出去,也远远比不上荷兰和比利时这样的次强国家。
为了这样一个国家得罪英国,怎么想都是不划算的,更何况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1921年3月底,在两场独立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前提下,阿瑟发表了关于支持大英帝国在爱尔兰独立战争中的行动的讲话,并且表态国家统一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大的。
阿瑟的支持在欧洲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爱尔兰共和军公开表达了不满。
但问题是,爱尔兰共和军对澳大拉西亚造成不了影响,他们也根本不可能远渡重洋前来澳大拉西亚搞事。
先不说澳大拉西亚边境和海关对于武器检查的严格程度,单单是澳大拉西亚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视程度,就决定了目前的爱尔兰共和军注定不可能影响澳大拉西亚。
阿瑟在澳大拉西亚的声望和地位可不是假的,一旦有外来势力在澳大拉西亚搞事,他所面临的,是澳大拉西亚军队的全面围剿。
除非爱尔兰共和军能够派遣数十万军队跨越万里之遥和澳大拉西亚展开一场全面战争,但他们真有这样的实力的话,就不会只是背地里偷袭英国了。
阿瑟和澳大拉西亚的公开支持,让英国政府松了一口气,也让乔治五世十分感激。
但不至于彻底改变整个外交局势,但至少大英帝国不再是那么势单力薄,已经有大量的小国家决定支持英国。
没办法,澳大拉西亚加大英帝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远超目前的法俄。
有着澳大拉西亚的支持,这其实也代表着大半个世界联盟支持英国。
涉及世界联盟的两大列强,在联盟中的其他小国家敢不表态吗?
小国家的站位和表态也是一门学问,目前澳大拉西亚和大英帝国已经占据优势,如果再不顺水推舟表达对英国的支持的话,难免会遭到英国人的秋后算账。
一个顶级列强的问责,这是普通国家根本承受不住的。别的不说,哪怕只是单纯的经济制裁和封锁,也足以让这些中小国家的经济崩溃了。
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得和国际社会接轨,获取自己所欠缺的各种物资。
除了在外交方面的公开支持之外,澳大拉西亚的舆论机构也动员了起来,在全世界刊登了大量有关英国和爱尔兰的新闻。
这些新闻有真有假,七分真三分假,也是能够经得起考究的。
如果不是真正的了解英国和爱尔兰局势以及历史的人,就算去查询资料,其实也鉴定不了这些新闻的真伪。
这也正是舆论影响中最高明的一环,新闻绝对不能是虚假的,得是半真半假,最好是七分真三分假,这样也经得起推敲。
普通人看到那七分真,自然也会潜移默化的相信那三分假。因为大众是很容易被影响的,他们对于自己未知的事物,反而更容易相信自己潜移默化的猜测。
虽然英国人在爱尔兰的残酷政策确实是事实,但这架不住在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舆论机构联合洗白之下,英国人在其中的责任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当然除了这些舆论上的行动之外,对于爱尔兰共和军主要领导的刺杀也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非常著名的迈克尔·科林斯,在名义上他是爱尔兰共和国的财政部长和爱尔兰共和军的情报主任,但在实际里他却是爱尔兰刺杀组织的领导人,策划了多起对于英国警察和军队的刺杀。
对于这样的人物,英国政府自然恨之入骨。
阿瑟命令澳大拉西亚的情报人员协助英国,尽快找出一些爱尔兰共和军的主要领导人,并且对其展开刺杀,破坏爱尔兰共和军内部的稳定。
同时,英国政府也对北爱尔兰的爱尔兰共和军展开了拉拢。
对于这部分在独立战争中从未和英国起冲突的爱尔兰共和军,自然是分化爱尔兰最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这部分爱尔兰人对于大英帝国的统治仍然很认同,这也是后世爱尔兰独立之后,北爱尔兰仍然归属于英国统治的原因。
随着澳大拉西亚的声援和支持,英国很快获得了在道义方面的优势,并且也得到了来自世界联盟的外交支持。
虽然爱尔兰共和军的抵抗仍然很激烈,但只要没有国际方面的知识,一个小小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