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军火援助(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27 字 2个月前

在悉尼电影节六个奖项中,爱国主义电影包揽了五个奖项,只有一个宣传景点的大投资电影获得了最佳摄影奖。
不过,这样的结果并未遭受到来自民众的异议,民众们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认同的。
毕竟那些获得奖项的爱国主义电影都是三大电影厂耗费大投资制作的电影,不仅剧本来自于多位文学工作者的努力,就连摄影也请的是最专业的导演。
相应的音乐制作,场景布置等等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最顶级的,这些电影要是不占据奖项的大多数,才证明奖项的评选有问题。
电影节的当天和第二天,相关的奖项获得成了澳大拉西亚热议的话题,也让那些获得奖项的电影多了许多热度。
总体上来看,这届悉尼电影节还是很有效果的。不仅让许多电影重新恢复了热度,也让拍摄这些电影的公司和相关的导演以及演员,在民众的心中有了印象。
这个时代的电影相较于后世来说,可没有什么艺术上的追求,也没有什么刺激眼球的场景。
毕竟画面全部都是黑白的,而且画质部分情况下比较模糊,能够讲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追求画面上的刺激感,通过画面来震撼观众了。
这也是目前电影发展的潮流,因为技术原因,普遍放弃了画面,转而选择更加动人的故事。
而《澳大拉西亚之梦》其实也很简单,说白了讲的就是澳大拉西亚崛起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却是上到阿瑟,下到每一个澳大拉西亚人想要完成的事。
作为第一部澳大拉西亚的有声电影,这部电影带给澳大拉西亚人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不管每年会出多少新的爱国主义电影,澳大拉西亚之梦每年都会在国庆节免费放映,并且都会得到热烈的欢迎。
就拿今年的数据来看,明明是一部已经耳熟目染的电影,但还是吸引了上百万人观看,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数字了。
现在这部电影还在国外吸引了不少的模仿者,就连岛国都拍了自己的岛国野望,吸引了大量的岛国人观看。
只不过,澳大拉西亚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快要实现的梦想,而岛国的野望,实现起来的难度比澳大拉西亚崛起都要大上不少。
随着时间进入二月,阿瑟签署了一项法令,关于加大对新几内亚的移民引进,包括各殖民地的移民引进。
这项法令是为了促进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加快澳大拉西亚的殖民地本土化进度。
争取在二战前,将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皇家领地,苏拉威西岛等重要地区全部本土化,这样才能够在战争时期稳定国内的局势,也不用担心战争后的殖民地体系崩溃。
甚至在二战后,澳大拉西亚只需要维持波斯湾领地,这会极大程度的减少政治压力,以及军队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就算波斯湾领地丢失了,只要能够保住大洋洲的基本盘,澳大拉西亚仍然是那个南半球的霸主,在南半球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
在帝汶的殖民地本土化战略取得完全的成功之后,全国的目光都放在了新几内亚的殖民地本土化工作上。
新几内亚对于目前的澳大拉西亚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潜在的水资源供应地,同样也是澳大拉西亚北部重要的屏障,以及一块面积十分庞大的领土。
这座岛屿上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无论是从战略地位还是从经济价值来说,这都是澳大拉西亚必须要掌握在手中的领土,最好的掌握方式也就是本土化。
不过坏消息也正是新几内亚太过庞大,想要完善的开发和占领,就需要比帝汶更多的人。
新几内亚的领土并不输澳大拉西亚的州级行政区,想要进行完善的开发人口没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只是初步的开发,也至少需要百万以上的人口,才能做到基本稳定新几内亚的局势。
而且新几内亚原来的土著也是个问题,目前还有一些土著停留在苏拉威西岛,这是必须要尽快遣散的。
首先,这些土著都是黑人,根本不在澳大拉西亚的任何计划内。
其次,这些土著在理论上对于新几内亚拥有主权,新几内亚的土著部落遗迹也证明了这些人曾经在新几内亚居住了很长时间。
殖民地体系崩溃的时候,这些殖民地的原住民也就自然的获得了殖民地的主权,这是阿瑟根本不会允许的。
因此,尽早的将土著驱逐出澳大拉西亚的国土,让他们在国外混居很长时间,能尽可能减少这些土著对于殖民地的影响。
等到二三十年后,这些土著又怎么说的清他们是新几内亚的原住民呢?
二月底,菲律宾终于撑不住了,再次请求澳大拉西亚的支援。
当然,这里的撑不住并不是军队的撑不住,而是武器和弹药的撑不住。
菲律宾没有太多军工行业,也自然不可能制造配套澳大拉西亚武器的子弹。
他们能够使用这批武器的唯一方式,就是从澳大拉西亚购买大量的武器弹药。
虽然澳大拉西亚接连两批援助给菲律宾的武器弹药并不少,但战争的消耗是无可估量的,更何况是菲律宾这样训练不佳的作战军队。
这次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