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三大需求和三大政策(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32 字 2个月前

所谓的特殊道路能够帮助的只有盲人,但也算是在保障残疾人利益方面的一大努力了。
历史上这样的道路要等几十年后才能出现,目前特殊道路的提前出现,希望能够改善澳大拉西亚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改动的最快的就是悉尼了,特别是城区,很快就铺设了40到50厘米左右的特殊道路,拥有特殊的颜色和容易辨认的花纹,脚踩在上面能够有明显的硌脚感,方便盲人去辨认是否是特殊道路的范围。
在悉尼的特殊道路铺设完成之后,之前的那个报社记者戴西·多德里奇还特意重返了之前采访过的盲人学校,邀请那名盲人小朋友走上悉尼新修建的盲人街道,体验独自行走在街上的感觉。
当然,虽然说是独自行走在街道上,但身边还是有其他人的陪同的,确保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在盲人小朋友的脸上,也终于展现出了笑容,拥有了幸福的色彩。
作为对盲人有着重要意义的特殊道路,很快就进入了这些盲人的课程中。
盲人学校也会建立一条示范性的特殊道路,让诸多盲人在学校中就能够认识到可以让他们行走在街道上的道路,同时也是方便他们更好地辨认普通道路和特殊道路的区别。
从六月中旬开始,悉尼的街道上明显多了一部分盲人。这些盲人探索一般的走在特殊道路上,身边还有着比较热心的人关注着他们,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这条让盲人能够走出家门的特殊道路,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爱心通道,得到了一众媒体和报社的大肆赞扬,也让盲人群体和盲人家庭感激万分。
但特殊道路的建立也不光是好消息。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道路改建的费用,不仅要对特殊道路进行相应的设计,还要对现有的道路进行改造,整体的预算太过庞大,而且部分地区的盲人数量太少,改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第二就是特殊道路很容易被其他人或者车辆占用。盲人是看不见的,如果前方有比较危险的障碍物,这时候特殊道路的存在反而成了最大的危险。
针对这两个问题,内阁在请示阿瑟之后,也对于之前的特殊道路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首先是特殊道路的建设范围和预算,从原本的全国所有城市改造变成了盲人人数较多的大城市改造。
这么一来,目前需要改造的城市不过就是悉尼和墨尔本,以及各州的首府这样的大城市,小城市暂时还不需要改造。
这些大城市的市政府基本就能自行负担道路改造的费用了,也就是说特殊道路的建设几乎不需要政府来负担,这对于政府的财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虽然特殊道路的建设范围缩减了,但仍然能够放便大多数盲人走出家门。
毕竟澳大拉西亚的残疾群体本来就不多,盲人群体就更少了。
这些人普遍分布在各大城市,要么就是在小的村镇中,建设特殊道路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针对第二个忙到容易被占用的问题,政府特意颁布了规定,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占用特殊道路,违者将处以高额罚款,甚至会面临拘禁。
而且,占用特殊道路导致的任何意外由占用特殊道路者负责,这也算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让他们仔细思考占用特殊道路是否值得。
说白了,只是一条40到50厘米宽的小路,占了也带来不了任何好处,而还要面临高额罚款甚至监禁,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完全是不划算的。
当然,这里的占用指的是长时间占用。如果只是普通人走一走是不会遭到处罚的,占用的范围主要还是看会不会妨碍特殊道路的交通,以及占用的时间长短。
趁着特殊道路在全国范围内还算火热,这两项规定也被很快颁布,并且立即开始执行。
从两项规定颁布后的各界反应来看,民众们对于这两项规定还是比较满意的。
特别是禁止占用特殊道路的规定,这能够确保盲人在出行时前方没有任何阻碍,和特殊道路本身是相辅相成的。
盲人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后,接下来就是之前所热议的,关于保障残疾人的福利政策,以及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的议题了。
澳大拉西亚的残疾人群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先天性残疾人,一种是外来残疾人,还有一种就是后天性残疾人。
目前人数比较多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外来残疾人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大多都居住在大城市,生活质量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说白了,哪怕是残疾人,如果没有丰厚的身家,也不可能移民到澳大拉西亚。
目前一张远洋船票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残疾人大多都是和家人一起移民,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的家庭甚至砸锅卖铁,动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就是为了移民到澳大拉西亚,这也相当程度的断绝了他们再次移民的希望。
移民对于大部分移民来说相当于一次高额的投资,如果不是在原本生活的地区真的过不下去了,其实大部分人是不会选择移民的。
当然,还有一种移民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的,就比如之前淘金热所吸引的那些淘金客们。
当赚钱的欲望远远大于人们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