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转嫁危机的准备(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17 字 2个月前

威廉在伦敦的一切行动阿瑟都是清楚的,也自然明白伦敦股市已经快要崩塌的事实。
这个时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不仅可以人为控制,也可以自由放任。
如果有着人为干预的话,伦敦股市的危机应该能够延缓到好几年后,这也是大量财团还没有撤离的真正原因,毕竟股市还有好几年的赚头,英国政府也不会放任股市的崩塌。
而且相较于经济危机在伦敦爆发,阿瑟更愿意看到经济危机爆发在美国。
毕竟历史的车轮是不容更改的,美国人的体量更大,也更容易扛住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
阿瑟已经在认真考虑,但目前这个世界环境下,如果爆发了经济危机,又会给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危害呢?
因为经济危机是无法避免的,这是资本主义市场上的必定规律,人为控制也无法避免,只能提前或延后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罢了。
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市场仿佛一个人,经济危机就如同这个人的死亡,这是现在的科技手段根本无法改变的。
只不过,经济市场仍然会迎来复苏,但人类在死亡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要考虑经济危机给各国的影响,各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规模之下的泡沫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两个人口最大的城市,伦敦和纽约这两个双子星,经济规模毫无疑问也是最大的。
伦敦背靠着整个大英帝国,纽约背靠着整个美国,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市场支撑。
伦敦之所以能够超过纽约,无非也就是因为英国的大多数殖民地的企业也前往伦敦上市,变相的增加了伦敦的繁华罢了。
除了伦敦和纽约之外,其他的股市规模太小不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全世界。
这也代表着,想要尽可能减弱经济危机带给澳大拉西亚的影响,经济危机必须如同历史上那样爆发在美国,或许也就只有纽约这一个答案。
因为危机一旦爆发在伦敦,欧洲各大股市也将无法避免。这对欧洲的摧毁是巨大的,美国将顺利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甚至不用二战,直接变成那个巨无霸国家。
这是阿瑟根本无法接受的。美国强大之后注定会各处搞事,这不仅会破坏英法的殖民地体系,也会破坏澳大拉西亚在南半球和太平洋对岸的统治。
甚至在大胆的猜想,如果经济危机摧毁了欧洲,甚至不需要战争的洗礼,欧洲就会直接丧失竞争力。
因为欧洲各国的资本联系的是相当紧密的,一旦伦敦出现问题,所有欧洲玩股票的股民都会遭受波及,欧洲绝大多数产业都会破产,欧洲的盛世也将就此终结。
“陛下,我认为我们不用太过担心经济危机,因为我们的经济状况和欧美是不一样的。”内阁会议上,财政大臣亨特一本正经地对着阿瑟说道。
“我们应该担心的是经济危机后进出口的极度萎缩,以及国际贸易的冬天降临。恐怕到时候除了一些粮食和肉类贸易之外,我们所有的出口都要终止,所有的进口都无从买入。”
对于现在的世界经济来说,国家越强大,就越没有办法避免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家强大了肯定会占据更多的市场,创造更多的进出口贸易。
但经济危机就算不会影响自己本身,也会降低其他国家的购买力,出口贸易额自然也会缩小。
东西卖不出去,对自己国家的产业和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这就面临着企业不得不裁员,创造新一轮的失业潮。
能说这个时候的企业裁员是不道德的吗?企业要是不裁员的话,完蛋的就是企业了。
但问题是,一旦企业开始大量裁员,那些迅速丢失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民众,不仅会滋生大量的犯罪案件,同样也会让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上升。
如何解决其他国家经济萎靡后对澳大拉西亚货物出口的影响,这才是亨特所认为的澳大拉西亚应该担心的方向。
阿瑟点了点头,亨特所说的和阿瑟预料的没有太大的差异。澳大拉西亚的经济没有太大的泡沫,基本都是由各种基建推动的真实的经济的增长。
像那些容易造成泡沫的房地产,股市和金融等等,澳大拉西亚虽然有,但远远没有那么严重。
哪怕是人口很多的悉尼和墨尔本,也没有达到伦敦那样的地少人多的场景。
整个澳大拉西亚还是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自然也就不缺土地用来自建房屋,房价自然也就不会上涨太多。
至于在股市炒股的那些股民,澳大拉西亚也不是没有,但也没有达到伦敦那么夸张的级别。
整个澳大拉西亚的股民数量大约只有几十万,每天进入悉尼和墨尔本股市的资金加起来也不超过百万澳元,股市就算崩盘影响也不是那么大。
更何况,澳大拉西亚的股市基本都是澳大拉西亚的企业,国外企业的数量很少,崩盘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也是因为澳大拉西亚距离欧美太过遥远,这些企业上市有着纽约和伦敦这样更好的选择,自然不会选择万里之遥的悉尼或者墨尔本。
悉尼和墨尔本更加吸引的是东南亚的企业,这里有着不少欧洲人创办的橡胶和矿业公司,以及少量的农产品公司,他们大多都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