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聪明人鲍德温(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84 字 2个月前

本茨汽车厂各分厂的亏损固然是个坏消息,但此时最头疼的却不是阿瑟。
毕竟阿瑟只是拥有各分厂一半的分红和收益,真正的股份大半都在当地的贵族和资本家手中。
至少英国和德国的汽车厂阿瑟是完全不用担心的,那些英国和德国贵族比阿瑟更担心,他们绝对不会坐视汽车厂破产。
至于澳大拉西亚和美国的本茨汽车厂,这样的亏损阿瑟也能接受。
毕竟汽车只是积压在仓库,封存几年到时候还能原价卖给美国人。
大不了也能跟其他美国的企业一样,大肆的裁撤员工,反正大部分工人都是美国人,裁撤员工之后头疼的也是美国政府。
至于总厂,就没有裁撤员工的必要了。
家用汽车暂时可以不用生产,汽车厂可以开启军用卡车的建造。
正好能趁着这段时间加强澳大拉西亚军队的机械化,在公路比较发达的欧洲和美国,军用卡车能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小的。
是的,阿瑟已经在谋划关于对美国和欧洲的战争了。
这并不代表着阿瑟要主动的和欧洲一些国家或者美国开战,但应有的防备却是必须要做到的。
历史已经表明,被转嫁危机的德国绝对不会忍气吞声。德国人早就将被吞并国土的仇恨附加在法国人的身上,再加上英法正在转嫁经济危机,德国人一定会有所动作。
就算希特勒不会登上高位,也一定有其他的极端分子得到愤怒的德国人的簇拥,将德国推向战争的浪潮。
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除非有国家能够承受德国的经济危机,让德国人喘息一口气。
然后法国人再让德国人暴揍一顿,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回去。
但这可能吗?法国人不会答应,英国人也不会坐视曾经的德意志帝国再次出现。
毕竟现在的欧洲霸主法国只是空架子,曾经的德国可是真的欧洲霸主,不带一丝水分的那种。
不过无论是对德国的战争还是对美国的战争,势必都需要大英帝国的支持。
这两个假想敌都位于万里之外的其他大洲,如果没有海军第一的英国支持,澳大拉西亚是无法对这两个国家形成威胁的。
不过想来也是,无论是对德国的战争还是对美国的战争,肯定都是多国参与的。
甚至多国联合起来瓜分美国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美国目前的现状可不太好,甚至已经有内战的风险了。
1926年8月23日,英国伦敦,首相府坻。
现任英国首相是保守党的斯坦利·鲍德温,一个相对来说也算熟悉的家伙了。
坐在自己的首相宝座上,看着周围一众内阁成员,鲍德温首相阴沉着脸询问道:“各位,现在情况如何?”
“首相阁下,德国和美国先后宣布暂停支付赔款,岛国似乎也有暂停支付国际债务的意思。就这样的局势下,股市恐怕还要下跌,这恐怕是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的灾难。”财政大臣硬着头皮说道。
更要命的是,这种债务违约并不是德美这几个国家出现,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终止支付贷款的意思,毕竟自己国内都揭不开锅了。
在债务违约和国家破产面前,这些国家的官员还是很聪明的。毕竟一种是损害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一种可是直接损害政府在民间的公信力了。
“该死,美国和德国作为经济危机的重灾区也就罢了,岛国是怎么敢终止支付国际债务的?”鲍德温首相面色有些难看的责问道。
虽然英国早在之前就终止了和岛国的合作,但一些经济的联系不是那么轻易就能中断的。
纵使岛国宣布停止支付国际债务伤害最深的是美国,但对英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对英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来说。
本来金融机构都已经是勉强维持了,国外的债务再收不回来,国内的金融体系也迟早会崩溃。
“首相阁下,现在已经无暇关心股市的下跌了。目前最重要的,是稳定国内的金融机构,确保不会有更多的工厂和银行因为这次危机破产。”财政大臣试着建议到。
虽然股市仍然在不断的下跌,但还能跌到怎样的程度呢?更何况伦敦的股市还是经过一定的控制的,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已经退市了一些企业,股市的灾难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相较于救济股市来说,目前那些金融机构才是最应该救济的。因为金融机构不仅掌控着那些工厂和企业的生死,同样也掌控着大量失业民众的生死。
要是金融机构直接在危机中破产,就相当于那些民众在银行存的款直接消失。
民众们损失大量的收入,再加上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产生暴乱已经无可避免。
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甚至直接可能影响到政府的稳定。
“现在我们的失业人数大约有多少?”鲍德温手相揉了揉眉头,一脸沉重的询问道。
“情况并不好,首相阁下。”国务大臣颇有些郁闷的说到:“尽管我们已经在维持更多的企业,仍然不能阻止大量的企业在疯狂的裁员。
目前根据我们的预计,整个伦敦至少有两百万失业人口,放眼全国则会更多。”
“该死,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失业人口?”鲍德温首相有些控制不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