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三巨头会议(3/4更)(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45 字 2个月前

将事情交给议会决定固然更加稳妥,还能避免政府在任何事情上背锅。但也有着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议会讨论的任何事情都会被广泛流传,根本不可能做到相对的保密。
换句话来说,可能英国议会刚刚开始投票决定是否对美国作战,美国驻英国大使就会收到消息,然后紧急联系美国进行准备。
这样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毕竟议会人多眼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做到保密。
在将提议提交给议会之前,英国政府就紧急联系了诸多国家,确定各国家的意见。
其中英国最重视的就是法国和澳大拉西亚了,这两个国家也是除了英国之外世界联盟最强的国家。
阿瑟对这样的行动自然不会反对,因为澳大拉西亚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特别是消灭了美国这个敌人之后,仅剩下的岛国已经不再构成威胁,澳大拉西亚的太平洋霸业就已经基本注定了。
而法国人的态度对此模棱两可,既不反对对美国作战,但也没有那么热衷。
毕竟虽然法国人也能获得相当的利益,但美国是英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不是法国的竞争对手。
消灭了美国获得利益最多的是英国人,对法国人来说也就那样,甚至还更加无法抵抗英国在欧洲的统治。
但法国也不会反对英国发起对美国的战争,更不可能和美国独立战争那样站在英国的对立方。
先不说目前的法国和英国确实有着巨大的实力差距,单单是美国人因为流感惹出的众怒,就已经决定了在这次战争中不会有太多的盟友。
美国在流感中几乎得罪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终止赔款的支付更是让流感旧事重提。
要是英国拿这件事作为突破口,发起对美国的战争的话,法国人还能和整个欧洲对抗吗?
对法国政府来说,如果英美战争爆发的话,法国会立即加入英国那方,用更多的战绩来换取更加丰厚的利益。
相较于让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瓜分美国,法国更希望参与美国的瓜分,至少不要让英国和法国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至于美国人的死活,已经被法国忽略了。现在的美国不是说救就能救的,除非法国人愿意损失大半的利益,拼上整个国家来帮助美国人。
但可惜,美国国父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毕竟傻子也不是那么多。
法国帮助美国或许能让美国维持独立,但代价绝对是法国不能承受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道理法国人还是懂的,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当然是率先保证自己的利益了。
1928年6月5日,英国伦敦一处并不起眼的民居中。
这个小小的地方汇聚了来自好几个国家的重要代表,包括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法国司法、陆军部长路易·巴尔都,澳大拉西亚欧洲王室事务总管戴维、澳大拉西亚驻英国外交大使约翰等人。
几人会面的真正目的,除了共同商议是否对美国作战之外,还有就是可能的战争之后的分赃了。
只要是大规模的战争,参与国家众多的情况下,提前分赃是很有必要的。
说白了,战争的背后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利益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如果不提前说好并且进行瓜分的话,战争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另一场战争的到来。
对于几乎能够决定整个世界联盟态势的英法澳三国来说,这三个国家私下瓜分美国,其实也就代表着战争后美国局势的走向。
在这三个国家的主导之下,小国家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就连美国人也是这样。
从三个国家的人选中能看出一个特点,那就是参与这场会议的基本都是各个国家的主战派。
丘吉尔自然不用多说,法国的司法和陆军部长路易也是军方的激进和主战派。
而欧洲王室事务总管戴维和澳大拉西亚驻英国大使约翰基本都听命于阿瑟,阿瑟的态度也不用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英法澳三国之所以有着如此众多的主战派,其实就是因为打败美国之后各国都能瓜分到足够的利益。
美国东西分别临近大西洋和太平洋,这也代表着三个国家都能从美国身上分到一块肥肉。
消灭了美国之后,欧洲将成为彻底的世界明珠,英国将称霸整个大西洋。
法国人也能分到一块利益,至少能让不断下跌的法郎稍微平缓一段时间,顺带着让法国人走出战争和经济危机的阴影。
澳大拉西亚就不用多说了。打败美国人之后,澳大拉西亚就成了太平洋的霸主,南半球最强大的国家。
面对着如此丰厚的利益,哪怕明知道有可能让英国更加强大的法国人,也不由得心动了些许。
涉及到利益的争夺,往往也是这场战争能否打响的决定因素。如果连战后的利益都无法和平分配的话,那么这场战争也没有打的必要了。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因此各国代表一经会面,就马上进入了正题,也就是对美国利益的分配上。
法国陆军部长路易率先开口说道:“各位,法国不介意加入这场战争,但我们需要能够匹配战争花费的利益。
如果能够重建新法兰西的话,我们愿意组建超过30万的军队加入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