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陆军改革(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593 字 2个月前

连、营部52人(军官、通讯、后勤都算在内)、火力支援加强排80人、营直属混合运输排55人。
得益于这样的庞大编制,每个步兵团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三千人,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混合炮营和一个骑兵连。
而拥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混合机动团、一个反坦克营和一个防空营的混合师,其总人数已经将近17000人。
这样的总人数相较于改编之前增加了1000人左右,但对于每个师的火力绝对不止提升1000人这么简单。
根据军方给出的预计结果,改编前后同样的师,其战斗力相差至少三成左右。
不过看着军备改革中所提出的预算,阿瑟又面露苦笑,这才明白了军方的人提这份报告时的表情为何会如此忐忑。
按照军方的报告来说,每个师的改编预算至少190万澳元,澳大拉西亚一共拥有12个步兵师,这12个步兵师的改编费用至少高达2200万澳元以上。
这还没完。陆军的改编又怎么只会针对步兵师,骑兵师、炮兵师甚至坦克师都有一定的改变。
骑兵师的编制基本就是增加了火炮的数量,还有机枪的数量等等,这也是火力的增强。
炮兵的改变是比较大的。炮兵也同样减少了小口径火炮的数量,极大幅度的增加了75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火炮数量。
毕竟小口径火炮步兵部队已经装备了,专攻火炮的炮兵师也就没有必要浪费火力。
要说炮兵师最大的改变,肯定是那里阿瑟都惊叹不已的m1-105毫米自行火炮了。
自行火炮和自动火炮不同。自动火炮是火炮的发射方式,自行火炮则是火炮的移动方式。
所谓的自行火炮,最简单的概念就是给火炮增加坦克的底座,让火炮拥有自主移动的能力。
而这所谓的m1火炮,自然就是皇家军工厂长时间研究的结果。
为什么将m1火炮的口径定为105毫米呢,自然是因为105毫米火炮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火炮的口径越大也就代表着炮弹的体积和重量越大。这也决定着火炮口径越大往往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太大的炮弹运输起来十分麻烦。
但火炮的口径越小,其所能造成的破坏力和杀伤性也就越小。如何在火炮口径之中寻找一个平衡,既能给敌人造成大量的杀伤,又能让后勤部门满意,这才是军工厂改进的一大难题。
105毫米口径的火炮杀伤力远超75毫米,但火炮的重量也没有155毫米火炮那么沉重。
说白了,105毫米火炮就是在75毫米和155毫米之间找个平衡,满足杀伤力和后勤两个需求。
当然,105毫米的火炮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其杀伤力自然也不用怀疑。
自行火炮的一大作用就是其机动性,105毫米火炮在满足机动性的前提下,已经是杀伤力最大的选择了。
如果口径再大一些,火炮的运输和发射过程也会出现一些难题。再说了,如果真的是堡垒攻坚的话,自然有口径更大的火炮出马。
m1火炮的最大作用就是利用机动性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目前的口径完全足够。
好在骑兵师,炮兵师和坦克师的数量都不是太多,这些军队的改编费用预计800万澳元左右就已经足够。
这也代表着这次军改至少要花费3000万澳元,以后军队的维护费用也会增加一大截。
想了又想,阿瑟还是决定进行这次军改。
首先,军队火力的提升是一件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澳大拉西亚的经济状况还算良好,每年承担额外几百万澳元的军费也不是问题。
其次,虽然美国已经被打败了,但这不代表世界局势就会迎来和平。
美国倒了,英国终究还会迎来新的挑战者。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改变的,世界局势总会有着新的变化。
目前能够威胁到英国的国家还有很多,欧洲有法国,亚洲也有岛国。
当然,居安思危一点来说,英国人也有可能将澳大拉西亚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
不过暂时来说,英国人应该不会放弃和澳大拉西亚的盟约。毕竟澳大拉西亚的地理位置远离欧洲,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只要澳大拉西亚的海军控制在英国人能够接受的范围,英澳的关系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人倒下之后,目前的海军强国也就只剩下英澳法岛。
澳大拉西亚在战列舰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基本停止,航空母舰方面也和英国人保持差不多的水平。
也正因为如此,对英国人来说,目前威胁最大的不是澳大拉西亚,而是曾经建造过最强战列舰的岛国。
是的,这不是开玩笑。
岛国人有着别样的野心,他们的军舰数量绝对超过了海军限制条约中所规定的。
不过当时英国人的注意力全部在对抗美国上,对于岛国偶尔超出海军限制条约规定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美国人被解决之后,英国人自然也就没有顾虑了。
对于英国来说,什么都能够容忍,就是不能容忍有人想在海军方面威胁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