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核武器的进展(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66 字 2个月前

让军队参与对野兔的狩猎,这是阿瑟从来没有想过的提议。
不过想想也是。士兵们打固定的靶子也是训练,打移动的野兔更是训练。
甚至打中野兔的难度要比打固定靶的难度更高,说不定还更有利于提高士兵的命中率。
至于大规模组织军队狩猎野兔所带来的一些资金的消耗,对于目前的澳大拉西亚来说也不算个事了。
正好也能让军队进行长时间的拉练,一来训练军队在各个地形中的作战能力,二来训练士兵们的枪法。
仔细思考一下,觉得这种方法可行之后,阿瑟也就没有犹豫。
阿瑟让威廉自己去找国防部,让参谋部制定调动军队捕猎野兔的计划。
如果能够有效消灭野兔的数量,对威廉来说也是一件功绩和功劳。
当然,如果不能有效消灭野兔,说起来也能训练军队,总之也不会有太大的过错。
之所以将这件事情交给威廉去做的原因,除了让威廉增加一些威望之外,其实阿瑟也有着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视察核武器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
对于阿瑟来说,核武器是做梦都想拥有的底牌武器,也是保障澳大拉西亚发展和强大的重要手段。
只要能够领先全世界研发出核武器,接下来其他国家没有核武器的空白时间,就是澳大拉西亚自由使用核武器的时间。
等到一些比较强大的国家纷纷拥有核武器之后,这种武器更多的也只是威慑手段,并非比较常用的武器。
因此,尽早研发出核武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能在二战到来之前研发出核武器,接下来的战争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特别是面对岛国这样丧心病狂的敌人,阿瑟可以肆无忌惮的,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使用核武器。
完全消灭这个民族或许做不到,但如果只是消灭这个国家的话,其实还是能够做到的。
说到核武器,后世关于核武器的制作流程其实已经十分清晰。但对于现在的澳大拉西亚来说,因为是核武器方面的探索者和先驱,所要经历的其实更加困难和复杂。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核武器研发是在1939年开始的,而澳大拉西亚的核武器研发从一战后就已经开始。
研发的时代不一样,困难性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研发核武器的时候,相关的核理论都已经成熟,和美国一起竞争,争相研发核武器的还有德国。
但现在,核武器相关的理论还没有成熟,其他国家甚至还没有考虑到核武器相关的概念。
人们还不清楚铀矿中某种铀元素能够带来巨大的威力,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
研发核武器要经过两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首先是从大量的铀矿中提取出制造核武器的真正原材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铀235。
可不要觉得这样做就很简单了。要知道,一般铀矿中铀235的含量只有0.7%,这是一个相当低水平的数字。
如果这样也就罢了,剩下的99.3%的铀矿几乎全部都是铀238,这是一个和铀235极其相似的元素。
两者的区别真的不大,同样拥有92个质子,唯一的区别就是铀238多了几个中子。
但能否制成核武器的关键就在这几个中子身上。
铀235之所以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铀235吸收了低能中子后,还会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2个中子,释放出的中子又被别的铀235吸收,促使发生新的裂变,释放新的中子。
如此循环,形成完整的“链式反应”,每次裂变产生的能量不断积累,这也就是核武器有如此强大威力的原因。
而铀238与铀235不同,铀238吸收了中子后会形成拥有147个中子的铀239,不会释放出任何物质或者是能量,就这样默默将中子吞了下去,与铀235呆在一起,中子一边出一边进,如此反而形成了一种平衡。
如何分辨两种极其相似的元素,并且在大量的铀矿中提取少量的铀235,这是核武器研究项目小组首先要进行的任务。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核武器研究项目小组所采用的方法是气体分离法。
简单来说,因为中子的不同,铀235和铀238的质量也是不相同的。
将这两种质量不相同的物质转化为气体之后,不同质量的气体也会慢慢分离,重者下沉,轻者上浮。
如此一来,就能够更加简单的区分出铀235和铀238,提取真正适合制作核武器的铀元素。
但这也只是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所提出来的理论罢了,真正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的困难的。
首先就是如何把铀矿气化。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热就能够气化的。铀矿气化需要达到4131摄氏度的高温,如何达成如此高的温度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找到能够承受如此高温的容器,才能够将铀矿气化后的气体保存,而不是让其四散逃逸。
高温倒并不困,但耐高温材料让研究小组寻找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最终,还是新加入项目小组的奥本海默,经过和爱因斯坦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合成沸点更低的铀化合物的方案。
这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