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纵容和野心(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56 字 2个月前

阿瑟的话语引起了整个内阁政府的行动,取得的最大的结果,就是迅速推进的所有殖民地的本土化工作。
甚至如果建设顺利的话,有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实现所有殖民地的本土化。
这样的时间符合阿瑟的预期,也让阿瑟不由得放松了下来。毕竟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沙俄还是能坚持一段时间的。
再加上沙俄灭亡之后,中间需要过渡的阶段,两年的时间差不多也非常合适。
放松了下来之后,阿瑟决定更多的陪陪家人,让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威廉更多的承担政府的工作,顺便锻炼锻炼他的能力。
现在趁着阿瑟还能完全把控政府,才是威廉最好的锻炼机会。等到威廉将来掌控王位再想锻炼他,也就没有阿瑟这样的定海神针来掌握大局了。
毕竟背后有靠山和没有靠山,两者的区别和影响还是很大的。
之所以选择多陪陪家人,是因为母亲路易丝王太后的身体肉眼可见的差了许多。
这也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事情。阿瑟出生在1888年,目前都已经马上要年满43了。
而阿瑟的母亲路易丝王太后出生于1860年6月,目前的年龄已经年满70岁。
在这个时代能活到70岁,绝对算是数不多的高寿年纪了。
历史中的路易丝王太后只活到了1917年,相较于现在已经多活了13年,已经算是有很大的变动了。
不管阿瑟拥有怎样大的权力,都无法阻止母亲路易丝王太后一年比一年肉眼可见的衰老。
除非现在就能拥有100年以后的先进科技,否则,和路易丝王太后离别也是迟早的事情。
路易丝王太后明显也是明白这一点,这也是她频繁催促威廉早点结婚生子的原因之一。
老人家都想看到自己的后代茁壮成长并且开枝散叶,维多利亚女王如此,路易丝王太后同样也如此。
好消息是,亚历山德琳公主怀孕已经有几个月了。路易丝王太后只需要坚持到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看到自己的孙子或者孙女顺利出世。
但在此之前,对于包括路易丝王太后在内的所有家人,阿瑟打算多陪伴陪伴。
反正有威廉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普通的内阁会议也可以让威廉参与,自己能够轻松不少。
时间流逝是很快的,特别是陪伴家人的时候。
不知不觉之间,时间来到了1930年的圣诞节,1930年也即将过去。
今年的圣诞节变得热闹了许多。不仅多了亚历山德琳公主,还多了亚历山德琳公主肚子里还没有出世的小家伙。
除了在圣诞节当天进行了一次实时的全国讲话之外,剩下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交给威廉来做的。
包括通过王室救济委员会向低收入民众发放粮食和其他补贴,也是威廉对外公开露面。
这么做也确实让威廉积攒了一定的声望,至少民众们对于这位阿瑟指定的继承人还是非常满意的。
性格成熟,不冒进,并且和阿瑟一样热爱民众,这已经是澳大拉西亚人眼中的合格君主了。
时光流逝,时间也很快的来到了1931年。
刚到年初,世界范围内就发生了几件大事。
目前世界范围内大事件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德国、意大利和岛国。
这三个国家的行政理念都是比较激进的,并且他们都在付诸着相应的行动。
1931年首个世界性的大新闻,应当归属于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帝国战争的结束。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第二场战争,结局以意大利复仇成功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阿比西尼亚帝国投入了大约50万军队,意大利也从开始的10万人增兵到35万。
从1930年5月到1931年1月,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双方的死伤均超过十万人。
说到双方的伤亡规模,这其实是墨索里尼并不愿意提到的话题。
虽然意大利军队以更少的人数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在战争的花费要比阿比西尼亚帝国高得多,士兵的伤亡也完全没有西方列强对战非洲土著表现出来的那么优秀。
先说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花费。
意大利军队海陆空三军全出,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占据空中优势,并且动员了相当规模的运输舰队保证东非的物资供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获得最终战争的胜利只能说是必然的结果。在双方武器装备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意大利还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墨索里尼也该真的考虑这个国家是否有崛起的希望了。
虽然最终的结果让墨索里尼满意,但双方的伤亡比例,简直让英法笑掉了大牙。
意大利一共出动了35万陆军,预计阵亡人数超过1万人,累计负伤人数超过8.3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1.5万人的非战斗减员或者负伤,加起来的累计伤亡接近11万人,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模了。
而阿比西尼亚帝国这边,50万军队中大约有17万人阵亡(预估),伤亡更是不可估计。
但考虑到阿比西尼亚帝国热武器方面储备很少,伤亡高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意大利军队的武器放眼欧洲也能称作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