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海军军备竞赛(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62 字 2个月前

随着时间进入1931年的3月中旬,列强们纷纷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那就是是否续约海军限制条约。
不得不承认,海军限制条约对于世界和平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海军限制条约的约束之下,各国在军费的投入至少减少了30%,也避免了各国因为海军扩张导致的竞争。
但问题是,这份所谓的海军限制条约对每一个国家并非同样公平。
当时所约定的各国海军比例,为60:55:35:35:30:17.5。
美国灭亡之后,美国的海军规模限制就不再对美国分裂出的小国家生效了。
毕竟那些小国家体量都不太够,经济也不可能撑得起一支庞大的舰队。
这么一来,这份海军限制条约也就变成了对目前比较强大的几个国家,也就是英国、法国、澳大拉西亚、岛国和意大利的限制。
英国人占据最多的份额,并且几乎是第二和第三的总和,自然不会反对这份条约。
但其他国家就未必了。
首先是法国。在美国灭亡之后,法国人就在澳大拉西亚的推动之下坐稳了世界第二的宝座。
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想,法国人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并且时不时就以世界第二强国自居。
对法国人来说,自己身为世界第二强国,海军份额落后英国可以接受,但只有英国人的一半多一点就无法接受了。
不过法国人也没想着撕毁这份条约,而是趁着条约续约的时间,趁机提高自己的海军规模。
平时这样的要求其实也没什么,最多就是英法之间互相扯扯皮,最后互相达成妥协。
但法国人偏偏碰上了想要撕毁条约的岛国人。
岛国的海军规模限制在30万吨,比法国和澳大拉西亚落后5万吨。
虽然目前已经是世界第四,但对于野心勃勃的岛国人来说,这样的海军规模太少。
从岛国人建造的战列舰就能看出岛国人的野心。他们吨位最大的战列舰已经超过4万吨,30万吨的海军规模甚至还不足八艘战列舰的吨位。
相较于法国人只想提高自己的海军规模限制,岛国人更想直接撕毁这份条约,肆无忌惮的发展自己的海军。
如果是在平时,岛国人在英法的监督下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但现在对这份条约有想法的并不止岛国。法国人要求修改条约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直接让海军限制条约的续约陷入了僵持。
在法国人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岛国和意大利也表示之前签订的条约有许多问题。
法国人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限制提高到45万吨,岛国人也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保持在和法国人相同的水平线,也就是45万吨左右。
意大利要求将自己的海军规模翻倍,提高到和澳大拉西亚相同的水平,35万吨左右。
这也代表着海军限制条约必须要经历大改,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想法。
问题是,英国人会同意吗?澳大拉西亚会同意吗?
明显不会。法国人的要求会极大地缩小英国和法国的海军规模差距,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而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法国和岛国的海军规模一跃超到自己前面,就连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能和自己保持同等水平,这根本是无法接受的。
再加上阿瑟本来就想拒绝续签海军限制条约,这也基本让海军限制条约的续签走向失败。
1931年3月21日,随着关于海军限制条约的第三次续签谈判失败,各国也不得不宣布暂时停止关于海军限制条约的谈判。
既然一直谈判不出个结果,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各国私下达成妥协,然后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重新签署一份海军限制条约。
但事情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海军限制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921年,时效为10年,有效期正好到1931年。
在各国都没有续签这份条约之前,海军限制条约理论上对各国在1931年之后的造舰计划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本着这样的想法,岛国人决定钻空子,在新的条约还没有签订之前,为自己修建两艘超大型战列舰。
但让岛国人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被澳大拉西亚严密监督。
阿瑟的目的很简单。其一就是让岛国成为率先撕破条约的那个国家。
虽然可能很多国家都有想法,但首先行动的那个国家一定会被英国人针对。
对阿瑟来说,让岛国人成为那个率先行动的国家,对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
其次,让岛国人来把这滩水搅混,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海军军备竞赛往往也代表着陆军军备竞赛。这也代表着水一旦被搅混了,各国就要开始大量投入到军备中。
英国和法国的实力如果能再强大一点,他们在将来面对德国时也会更有优势。
过多的投入还能消耗英国和法国的潜力,确保英国和法国会在与德国的战争中拼个两败俱伤。
岛国偷偷建造超大型战列舰的消息一被曝光,立即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让各国没有想到的是,率先撕破条约的居然不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法国,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