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两国相争,列强得利(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61 字 2个月前

援军还没有抵达的情况下,率先占领整个查科地区,确定巴拉圭的战争优势。
让双方都没想到的是,这场进攻战持续的时间比战争到现在还要长久,也间接的让两个国家的有生力量直接被消耗殆尽。
巴拉圭的全面反攻是从8月17日开始的,等到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十月末了。
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全面反攻,对两个小国家来说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了。
除了一开始投入的2.5万名士兵之外,巴拉圭又在战争打响的一个多月后,向前线派遣了三个师,也就是大约3.4万名士兵。
而玻利维亚方面,一开始前线驻守着三个师的兵力,再加上援军,也凑齐了六个师,士兵人数超过9万人。
这场全面反攻结束之后,巴拉圭方面有两个师几乎全军覆没,总死亡人数超过1.2万人,受伤人数超过2万人。
玻利维亚也没好到哪去。这场全面反攻仍然是玻利维亚失败告终,这也导致玻利维亚有两个师的兵力被全歼,死亡人数超过3.6万人,被俘虏接近8000人,受伤人数更是不可计数。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双方的有生兵力都已经降到了冰点。目前巴拉圭方面可以调动的军队只有三个师不到5万人的军队。
玻利维亚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前线只有不到两个师的兵力,还有超过1.5万名俘虏在巴拉圭的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负责指挥玻利维亚军队的法国指挥官在经历了接连几次大败之后,已经丧失了所有玻利维亚人的信任。
接替法国人指挥玻利维亚军队的是陆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恩里克·佩尼亚兰达。
说起恩里克·佩尼亚兰达,在目前的玻利维亚也算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作为一个出生在玻利维亚的本土人,恩里克·佩尼亚兰达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从军,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进入玻利维亚陆军军事学院学习。
当佩尼亚兰达18岁的时候,他就已经顺利从军事学院毕业并且获得了少尉的军衔。
此后,佩尼亚兰达接连获得了多位军方高层的赏识,并且一路顺利的晋升到了上校的军衔。
查科战争爆发之后,佩尼亚兰达前期率领着自己的陆军第四师,占领了好几个巴拉圭的军事堡垒。
但指挥权被法国人接过之后,佩尼亚兰达就没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了。
直到此时,玻利维亚人放弃法国军官的指挥之后,佩尼亚兰达才重新回到玻利维亚政府的目光中,并且被晋升为准将军衔,破格成为玻利维亚陆军总司令。
而在历史中,恩里克·佩尼亚兰达在玻利维亚也绝对算得上是鼎鼎大名。
虽然早年出身于军队,但恩里克·佩尼亚兰达一路顺风顺水,最终还担任过玻利维亚的总统。
恩里克·佩尼亚兰达接过玻利维亚军队的指挥权之后,就一改之前法国指挥官所制定的决策,命令前线的玻利维亚军队转入全面防守。
这其实也是明智的选择。虽然玻利维亚在人口方面领先于巴拉圭,但目前可以调动的军队数量是要落后巴拉圭的。
玻利维亚在战争中的损失远远高于巴拉圭,在一定程度上也抹平了两个国家人口方面的差距。
如果继续进攻下去,对玻利维亚军队来说并非是好事。特别是后方大量的伤员,目前急需要医疗物资来救治。
对于玻利维亚来说,等到这些伤员经过简单的疗养能够恢复战斗力,才是玻利维亚军队重新整顿秩序发起反攻的时候。
在此之前,前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尽量拖延更长的时间,为国内救治伤员创造一定的时机。
虽然玻利维亚军队已经转入防,但巴拉圭军队可没有和玻利维亚后者的想法。
毕竟巴拉圭在国土和人口方面都处于劣势,能够早点结束战争,对巴拉圭来说是战争能否胜利的关键。
好在巴拉圭有着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两大列强的支持,除了人力需要自己筹备之外,包括资金和武器装备在内,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可以一手操办。
当然,这些可都不是免费的。对巴拉圭来说,战争拖得越久,自己欠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贷款也就越多。
等到这笔贷款的价值远远大于北查科地区的石油价值,也就是巴拉圭政府崩溃的时候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英法也差不多都解决了各自的麻烦。
法国人通过付出一定利益的方式,倒是暂时稳住了孤星共和国。
只不过,墨西哥对于孤星共和国的觊觎也越来越强烈。要么加强对孤星共和国的掌控,要么就只能加强在美国南海岸的军事实力,防备墨西哥有可能的动作了。
相较于法国人只是外交上的麻烦,英国人的麻烦就是印度内部的军事叛乱了。
不过和法国人预料的差不多,这次军事叛乱对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来说,并不是致命的。
仅仅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印度军队就已经平复了普拉巴蒂的军事叛乱。
甚至印度政府还抓捕了包括普拉巴蒂和甘地在内的众多印度国大等成员,顺带着解决了之前让英国人很头疼的非暴力行动。
虽然印度政府叫嚣着要处决这些掀起武装叛乱的犯罪分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