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迫不及待意大利(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42 字 2个月前

西班牙所爆发的内战,让欧洲各国无不笼罩着一层战争的迷雾。
虽然看起来只是西班牙的内政,但大部分国家的高层都清楚,西班牙背后是有着以法奥联盟和德意协约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
就如同当时轰动一时的萨拉热窝事件一般,一旦两大军事集团过度干预西班牙的内政,很有可能会导致一连串的事件,甚至会点燃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战争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正因为如此,大量的法国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不要参与西班牙的内战,不要让西班牙的内战如同萨拉热窝事件一般,成为下一场超级大战的引线。
事实上,法国人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政府的行为不是一次两次了。对法国人来说,用游行来威慑政府,那简直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举行一次的活动一般。
至于他们的游行和要求会不会让国家的外交策略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一切在战争面前,都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对法国人来说,只要能避免像20年前的那场超级大战一般的战争爆发,哪怕是直接罢免现任的政府,他们也是能够做得出来的。
大量的法国人走上街头,举起各类横幅,上面无不写着“我们需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的口号。
这些游行的法国人浩浩荡荡的走上巴黎街头,并且成功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重视。
对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来说,这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的好消息。法国民众的要求和他的意见完全一致,这也象征着目前法国的主流思想,那就是主和派。
而对于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来说,一切就不是那么美满了。爱德华·达拉第试图在这次事件中撇清自己责任的行为,在法国民众看来,恰恰就是爱德华·达拉第支持战争的罪证。
面对着这个企图将法国重新拖入超级大战的人,法国人愤怒的高喊,要求阿尔贝总统立即罢免爱德华总理。
这样的结局是爱德华总理没有想到的,同样也是阿尔贝总统没有想到的。
但其中到底有没有德国和意大利背后的指使,那就有些不得而知了。
反正对于现在的法国民众来说,他们确实不想看到战争,也确实仇恨那些企图将法国和所有法国人推向战争深渊的政客。
得知民众的民意之后,阿尔贝总统笑了,并且笑得很大声。
在这场总统和总理的权力争夺中,他成功的取得了先机。而他的竞争对手爱德华总理,就算能够在国会的帮助下保住总理的职位,也已经无法和阿尔贝总统争夺政府的权利了。
因为民众的民意已经决定了,此时的法国根本不可能变成主战派,主战派在法国是势必要遭到打压的。
1934年10月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的大半个月后。
法国总统阿尔贝召开了对外公开会议,并且在会议上向所有国内外媒体和法国民众承诺,法国绝对不会主动的让自己走向战争,法国政府向往的是和平和稳定。
不知道法国民众听到阿尔贝总统的演讲是什么反应,但此时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者,面部的表情看起来都非常满意。
和法国的国内环境不同,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德国和意大利,国内的意识形态是向往战争的。
或者说,在两位比较极端的统治者的影响下,他们政府的意见,都在朝着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的方向前进。
西班牙内战背后没有各大列强的影子,这是不现实的。
换句话来说,西班牙共和国之所以发展到必须要一场战争来解决国内矛盾的现状,以德国和意大利为首的极端国家是很大的原因。
早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前,极端主义的西班牙长枪党早就和德国以及意大利取得了联系,甚至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大力支持。
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动内战,并且快速掌握西班牙的殖民地,还能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北征西班牙本土,靠的就是来自意大利的支持。
意大利为长枪党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也让西班牙长枪党武装了一大批军队,才拥有和西班牙政府抗衡的实力。
而现在,明显都到了收果子的时候,德国和意大利会为了法国人的利益,就放弃西班牙这个还算合格的盟友吗?
更何况,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对于德国和意大利来说也十分重要。作为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两大军事集团谁掌控了西班牙,谁在地中海的话语权就会更高。
而且西班牙是法国的南部邻国,西班牙的军队也能威胁到法国的本土。一旦西班牙成为德意的盟友,法国也将面临一战时德国的状况,那就是不得不两线甚至三线作战。
如此一来,纵使法国军队规模再大,纵使法国有再庞大的殖民地作为资源补充,他也注定会在三线作战中被消耗国力,最终不得不吞下战败的苦果。
1934年10月9日,意大利罗马。
“各位,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盟友西班牙。他们正在面临着内战,我们的盟友要击溃腐朽的政府,让西班牙的民众迎来新生。
作为对盟友的承诺,意大利将不惜一切代价支援我们的盟友。我宣布,意大利将组建西班牙志愿军,招募同样热爱和平的意大利民众帮助西班牙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