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扩军,扩军!(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59 字 2个月前

1935年三月初,阿瑟刚刚计划前往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和波音公司查看新一代运输机的情况,就接收到了来自欧洲方面的坏消息。
一共有两个坏消息。
第一个是西班牙内战的情况。英国的不作为,法国的退缩,直接导致了西班牙共和国在内战中逐渐陷入劣势,甚至首都马德里都寥寥可危。
更要命的是,西班牙战场直接变成了德国和意大利练兵的场所。如果不是德国和意大利在大量练兵的话,恐怕西班牙内战早就在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侵略下结束了。
第二个坏消息,就是德国曾经疯狂找盟友的行为。
世界上的列强就那么多,除了西班牙之外,德国对岛国也进行了大量的拉拢。
岛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也是它能够成功实现维新,甚至成长为东方唯一的列强的原因。
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岸,距离俄国非常重要的远东港口很近,对俄国能够形成足够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岛国因为自身的限制,很难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列强。这导致岛国只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和经济强国。
缺少了大规模的工业和经济,就注定岛国在稳居列强宝座的前提下,并不能对于最高的世界霸主宝座发起冲击。
说实在的,几乎所有的世界霸主有力的争夺者,都会喜欢岛国这样的角色。
之前的英国人是这样,美国人是这样,现在的德国人也是这样。
岛国既能帮助德国从远东方面威胁到俄国,又距离德国比较远,不会威胁到德国本身。
而且,岛国的军事实力又比较强大,相较于意大利这个军事并不太靠谱的盟友来说,从军事角度出发,岛国才是德国想找的那个盟友。
而岛国方面,在自己的主人美国被瓜分之后,岛国的日子就不太好了。
特别是英国人为了拉拢澳大拉西亚,彻底中断了支持岛国的想法,就让岛国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真正的变成了孤儿。
面对着来自德国的拉拢,岛国想也没想,如同舔狗一般疯狂向德国靠近。
这其实也很正常。虽然德国的实力没有那么强大,但德国较为发达的工业,仍然能为岛国提供很多帮助。
而且,德国算是欧洲列强中,唯一一个实力足够又愿意帮助岛国的,岛国其实也没得选择。
在双方情投意合之下,在去年,德国和岛国就多次派遣代表在柏林展开了会谈。
双方会谈的主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商讨两个国家之间的盟约。
之前所提到的坏消息也正是因为这个。在长达一年多时间的磋商之后,特别是在西班牙内战中法国人不断的退缩之后,德国认为已经到了好时机。
1935年3月2日,德国政府向岛国政府提出所谓的反俄国共同战线。
虽然这条战线名义上是反对俄国,但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绝对是要进行防备的。
一个有着德国支持的岛国,在工业方面会有更大的潜力。
而且,阿瑟断定德国的军事工业也会在短时间内迎来快速增长。
因为岛国正在进行着战争,而岛国的军事工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发达。
特别是这个世界的岛国在一战后就缺少了来自英国和美国的扶持,自身的军事工业并不强大,除了岛国人十分重视的军舰之外。
而这对于德国来说就是一个好消息。德国可以名正言顺通过向岛国出口武器装备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军工企业和规模。
至于英法会不会反对的问题,已经无需考虑了。
毕竟法国人在西班牙内战中都能够退缩,难道还能为了德国的一些武器装备的出口,就和德国人翻脸吗?
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德国也能通过大量生产武器装备的方式,趁机研究更多的军事武器,快速发展自己比较欠缺的重武器。
这确实是个问题。德国和岛国更早的联合,对澳大拉西亚,就代表着这两个敌人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大。
特别是岛国人,目前已经在不断的扩充军队规模了。
岛国的陆军状况可以大致的分为一战后和1930年后。
一战后岛国因为承受不了军费高昂的支出,只能被迫选择裁军。因为海军限制条约,海军的军费迎来了大幅度的降低。
这导致岛国的裁军目标只能放在陆军,并且在1925年的时候,达到了岛国陆军的最少人数25万人。
随着时间进入1930年,岛国又重启了陆军的扩张。
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岛国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占领了许多土地,也让自己获得了不少的矿产资源,提高了自己的工业规模。
随着时间进入1935年,岛国的陆军规模已经接近45万人,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有了来自德国的帮助之后,岛国扩张陆军规模的行动会更加得心应手。
他们拥有列强中较多的人口,可以随便的将自己的军队扩张到上百万人。
既然世界各国都已经在不断的扩张陆军和海军,澳大拉西亚也就没有了隐藏实力的必要了。
1935年3月7日,阿瑟签署了《陆军扩军令》,宣布将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将澳大拉西亚的军队扩充到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