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德意志,复仇!(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16 字 2个月前

但让爱德华八世没有想到的是,以鲍德温首相为首的英国内阁,果断的拒绝了爱德华八世的提议。
让鲍德温首相能够果断拒绝爱德华八世的原因,是内阁获得了来自教会和各自治领政府的支持。
早在上一次爱德华八世求娶辛普森夫人的时候,不只是内阁,连英国教会和各自治领政府,都纷纷表达了反对的态度。
能让内阁政府、教会和自治领政府站起来共同反对的,除了现在的爱德华八世之外,近50年来好像也没有哪位君主能够做到了。
爱德华八世的做法对他的王位造成了冲击,民众对爱德华八世表达了不满,媒体也公开宣称,一个两次离婚的女人,不配做大英帝国的王后。
要知道,根据乔治五世时期所签订的威斯敏斯特法案,任何关于国王头衔和王位继承问题的变动,必须要经过英联邦所有自治领政府的批准。
英联邦自治领政府包括加拿大,南非和爱尔兰。在这次事件中,除了爱尔兰政府表示不关心的态度之外,加拿大和南非自治领政府,均表示了反对。
爱德华无奈,只能向鲍德温手相进行施压,坚定的公开表态:“她不在我身边,皇冠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但爱德华八世错误的低估了英国民众,政府和教会反对他娶辛普森夫人的决心。
就在爱德华八世公开表态的第二天,英国首相鲍德温给了爱德华八世三个选项:要么,爱德华八世放弃迎娶辛普森夫人,为英国重新找到一个合格的王后,大家皆大欢喜。
或者,爱德华八世违背英国内阁意志,强行迎娶辛普森夫人,英国内阁将全体辞职。
最后一个选项,那就是爱德华八世退位。只要爱德华八世不是英国国王,那么他娶谁和英国内阁就毫无关系。
这三个选项中,放弃迎娶辛普森夫人明显不符合爱德华八世的想法。对辛普森夫人已经过度着迷的爱德华八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她的。
第二个选项其实也不太可能。英国国王的权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违背内阁的意志,甚至迫使全体内阁辞职,这只会让英国的王位更加动荡。
更何况,反对爱德华八世迎娶辛普森夫人的并不止内阁政府,还有各殖民地政府和教会,甚至广大的英国民众。
爱德华八世能逼迫英国内阁政府辞职,难道还能逼迫所有殖民地政府辞职,并且废除教会人员的身份吗?
明显不可能。爱德华八世没有这样的地位,在民间也没有崇高的声望,这么做只是自寻死路。
鲍德温首相看似给了爱德华八世三个选项,但爱德华八世最终能选择的只有最后一个,那就是退位。
爱德华八世和鲍德温首相互相明牌的消息,瞬间变成了欧洲的火热新闻。
大家都在好奇,在和内阁政府有着这样激烈的冲突的时候,爱德华八世到底会怎么选择?
是接受政府的提议,放弃迎娶辛普森夫人,继续做高贵的英国国王,还是就此放弃王位呢?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王位的重要性远高于一个小小的辛普森夫人。这也让大多数普通人认为,爱德华八世迟早会退让的,因为他不可能舍得已经拿到手中的王位。
英国陷入混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耳中。
对此时的德国和意大利政府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好到不能再好的好消息。
至少在英国的王位危机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之前,英国人应该没有什么闲工夫来干涉欧洲的局势。
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德国政府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创造足够的收益。
1936年4月4日,德国军队大量南下,陈兵在和奥地利的边境。
4月5日,德国政府照会奥地利政府,要求奥地利割让捷克地区中居住着大量德意志人的苏台德地区。
德国人只给奥地利政府三天的时间考虑。三天之后奥地利政府还没同意,德国将不惜动用武力手段,帮助广大的德意志人回归祖国的怀抱。
德国政府这样的行为,瞬间点燃了欧洲的局势。
奥地利帝国会同意德国人的要求吗?恐怕未必。
德国的要求看似合理,但却是奥地利帝国完全不能接受的。要知道,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前身,是邦国众多的神圣罗马帝国。
而曾经的奥地利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员,不过因为争夺神圣罗马帝国霸权失败的原因,被德意志帝国逐出德意志区域。
从民族的根源来说,奥地利人和德意志人同根同源,奥地利人也属于德意志人的一种,大家都说着德语。
按照德国人的说法,岂不代表着最终的奥地利帝国也要并入德国,才能实现德意志人的一统吗?
但拒绝此时的德国人,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奥地利无法单独承担德国和意大利的压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盟友法国身上。
法国总统阿尔贝明白事情的严峻性,但他仍然寄希望于德国人不会发动大规模战争。
在法国总统阿尔贝向奥地利皇帝卡尔一世的回信中,已经能够证明阿尔贝总统的态度:“我们震惊于德国人庞大的野心,并且会坚定的履行盟友的责任,与我们的奥地利兄弟站在一起。
请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