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几时伐辽(1 / 2)

哲宗天子亲手为赵穆摘下了盔冠,而孟皇后给赵穆脱下了盔甲上的战袍。

帝后两人各退一步后,一众宫女们迎上来帮赵穆卸甲。

铠甲被除下后,便给赵穆披上了一件蟒袍,扎上一顶紫金冠。换完衣服后,赵穆便跟在哲宗夫妻后面,上了一座王辇当中。

之后哲宗夫妻的御辇在前,赵穆的王辇在后,赵穆的仪仗队伍紧随,最前方御林军开道。而街面之上的众百姓们都是跪迎。

最终车辇直接进了午门,直到集英殿前才缓缓地停下。

将赵穆接进宫中后,孟皇后便回后宫去了,而哲宗也是将身上的礼服换下,准备主持赵穆的接风宴会。

而赵穆则是带着梅兰竹菊四人在偏殿之中等候休息。

稍做休息之后,文武百官,王公贵戚们依次入场。

而太监这个时候也请赵穆尽早入席。

当然了这次的接风宴会,依旧是赵穆居于首席。而坐在他周围的都是此次参加征伐西夏的有功将领们。

如今众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奖赏,其中几个还被封了爵位。不过基本上都是伯爵以下,可有可无的那种。虽然大宋的爵位含金量非常低,但对于这些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也算是个很好的开始了。

而如今文武百官们的脸色也是各不相同。

赵穆和哲宗的反制很有效,赵穆麾下那些动了歪脑筋的将领,回朝之后受了封赏交了兵权,也都老老实实的准备安稳度过下半生了。

而太宗一系的宗室亲贵们,则是怕赵穆带兵打回来篡位。如今赵穆没有造反,谣言破灭了,他们虽然还是有点忌惮赵穆。但依然接受他成为勋贵集团的领袖。

而坐在赵穆对面的文臣们,如今也被赵穆这一反制举措变成了两派。

一派是受了赵穆荫蔽的,他们家中那些不成器的子弟们,都凭着这场军功有了自己的营生,他们能安然回来这都是赵穆的功劳。他们自然对赵穆感恩戴德。

而另一派,则是被赵穆砍了脑袋的该死鬼们的家长。他们虽然依旧憎恨赵穆,但没有了其他势力的支持,他们在朝中也掀不起多大浪了。

不过勋贵集团里,还有一派挺讨厌赵穆的。

那就是太祖一系的亲贵们。

本来按照之前的“谣言”,赵穆起兵造反,正是太祖一系夺回皇位的大好机会。但是这个好机会就被赵穆这般生生错过去了。这让一众太祖系宗室都在私下里大骂赵穆没出息,是“哲宗的好狗”。

总之经过这次的风波,朝堂当中好像改变了很多东西,但也好像什么都没改变。

归根结底,结果总是好的。

就在赵穆班师还朝的这段时间,周围的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吐蕃方面。

吐蕃诸部在大理,西夏两国的夹击下一败涂地。

吐蕃赞普带着宗赞王子等人仓皇逃离了国都日光城。带着吐蕃国的宗室西逃。

高升泰父子如今已经入主了吐蕃王宫。并且让周围的土司们臣服。

而西夏国方面已经占据了吐谷浑的故土,在那里建设起了新的西夏国。

西夏国和高升泰父子以怒江等河流为界,与大宋的川西军,彻底将富庶的吐蕃东部瓜分完毕。

并且双方都已经派遣使者入京,请求大宋天子册封。

而哲宗和赵穆有言在先,也都很爽快的册封了他们为大宋的藩属国。只不过他们的国家地位比大宋第一個藩国大理国矮上一节。他们虽然也可以自定年号,但对内只能称王不能称君。

而大宋给他们的正式封号也是国主。但是给大理国的却是大理王。

至于辽国那边,现在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了。他们这一次不但没有帮上什么忙,甚至还折损了三万骑兵和数名大将。

如今西夏国臣服,吐蕃自身难保,大理国完全倒戈。之前辽国策划的四国互保,四国分宋的计划也彻底破产。

而且让二赵反目的反间计,也被这君臣一心轻易化解。而因为赵穆打得太快,西夏投降的也太快,辽国的军队还没有彻底调动,完成全面入侵的准备,西夏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如今辽国群臣皆是如坐针毡,他们真的害怕了。

害怕大宋下一个就收拾他们。

不过辽国朝中倒也有一些乐观派,那就是他们看到了此次宋军征伐西夏,秋毫无犯,还能给西夏国另觅一地存国。他们感觉以后就算宋辽开战,那么他们也能同西夏一样。

虽然现在辽国内部十分的惊惧,但宋辽之间刚刚达成了新的澶渊之盟,现在双方都没有翻脸的意图。辽国方面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很快,哲宗给赵穆准备的接风宴席就结束了,文物群臣,皇亲贵胄们也是该回府的回府,该回衙门的回衙门。

梅兰竹菊四人也是先行回岐王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