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天元十八年正月十七,京城武定门

天刚蒙蒙亮,杜小伍不情不愿地从温热的被窝里钻出来,打着哈欠套上外裳,迷迷瞪瞪走到武定门下,正等待换防的兵卒冻了半夜,正不停跺脚取暖,远远瞧见杜小伍的身影,也来不及交待什么,将手中的木杆枪朝他一扔,便匆匆向宿舍跑去。

小伍骂了一声,抱着长枪到门洞找了一处背风地靠着,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再过一刻,就到了开门的时辰。此时门口已经稀稀落落站着等待出城的百姓,等大门一开,这安静的城门口就会睡醒过来,变得熙熙攘攘。

正当他打盹的时候,门口行人聊天的话断断续续钻进了他的耳朵里,“听说,前几日除夕宫宴,圣人因辽东的事生了好大气,连下了六道金牌,命杨将军即刻回京领罪……”

“杨将军?不是和安定侯爷一块儿战死了吗?”

“嗨,那是大杨将军。听说安定侯爷还有一个小儿子,也跟着在军中效力,之前从未听说有什么功绩。但这次就是他带着几十号人追到女真人的地盘,把侯爷和大杨将军的尸体抢了回来。这一战可就出了名,小杨将军的名号可不就传开了!”

“嚯!这可了不得!”

“可不止如此呢!听说那女真人欺负我们人少,带兵追了出来,谁知那小杨将军真真神勇无双,汇合了驻军,杀了个回马枪,把女真人打得抱头鼠窜,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连滚带爬逃了回去,再不敢出头啦!”

“哈哈哈,太解气了!真不愧为将门虎子!”

听到关于杨家军的议论,杜小武精神振了振,他虽是一个小小的门卫,但对这些保家卫国的故事最是向往,他竖起耳朵继续听下去。

又有几个人凑了过来,有人继续说道,“大家都喊他小杨将军,连我们这些老百姓都知道啦,可是朝廷居然一点封赏的意思都没有,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唉!”

“是啊,听说就连梁妃,哎,就是老侯爷的外甥女儿,也受了太后的训斥,罚在佛堂跪了一夜呢……”“

“哎,杨家军镇守辽东多年,女真丝毫不敢进犯,谁知道一夕之间,竟遭天翻地覆之变,这不都是朝中那位……”

“嘘……”有人急急打断了对方的说话,那人猛然醒悟过来,后怕地瞟了一眼门口的守军,声音低了下去,听不清了。

杜小伍闭着眼睛听着,心中冷笑了一声,狡兔死走狗烹,杨家军威震辽东,功高盖主,不免惹人忌讳,如今兵败,朝野震惊,但更是有人松了一口气……

梆子声敲散了小伍的思绪,他穿过黑洞洞的过道,和其他守卫一起奋力抬起门栓,长长一声吱呀,沉重的大门缓缓推开,一缕天光透了进来,小伍忍不住眯了眼,隐约间瞧见城门外已经站满了人,待小伍看清后,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一支身着白色丧服的队伍笔直站着,沉默地拥着两具黑色的棺木,诸人神色憔悴而冰冷,像是一具具站立的尸体。小伍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像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

愣神之际,队伍中走出了一名年轻人,从怀中掏出一份通关文书递给小伍,说道:“劳驾,我们从辽东而来,护送家父和家兄的灵枢回京下葬,烦请让我们入城。”声音清越,让人闻之心神一震。杜小伍检查了文书,想说些什么却又无从说起,挥了挥手,放这只诡异的队伍进了城。

整只队伍穿过城门后,远处突然传来纷乱的马蹄声和喝道声,还伴随着百姓慌乱的惊呼声,那名领头的年轻人神色一凛,右手一扬,队伍立刻停了下来,无一丝喧哗。

转瞬间,马蹄声来到了城门前,是皇城亲卫,城门前众人慌忙退后,空出一大片空地来,一声令下,衣甲铮亮的禁军将送葬的队伍团团围住,双方陷入一片诡异的沉默中。

小伍吓出了一身白毛汗,心中暗暗叫苦,这些人竟然惹来了圣人的亲卫,难不成是奸细不成,若是如此,那么他们这些守门的小兵几个脑袋不够砍的!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令下,禁军从中分开成两列,一匹高头大马慢慢从中踱了出来,一名宦官尖声叫道:“哪位是安定侯杨思宁之子?”那名年轻人低声朝身后招呼了一句,一名少年低着头慢慢从队伍中走了出来,规规矩矩行了一个礼,答道:“大人,在下正是杨思宁幼子,杨楷。”

一旁的杜小五闻言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小杨将军,想不到竟是如此年轻!

那名宦官上上下下打量了他几遍,俯身施了一礼,神态并不如何恭敬,说道:“吾奉圣人之名,前来接安定侯之子入宫面圣,小郎君,请吧。”说着,旁边侍从牵来一匹马,便要请那少年上马。那名少年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我们从辽东远行而来,如今刚进城门,正准备父兄的灵枢送回祖宅,能否……”

那名宦官似刚刚注意到一般,瞟了一眼队伍中棺木,轻哼一声:“普天之下,咱家还没听过谁敢让圣人等一等的,老侯爷和威远将军的棺木请这些侍卫送回去便是,小郎君还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