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有灵犀(1 / 2)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办公室里走。

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投在未名湖畔,荡起层层涟漪,点缀得如同镶嵌了无数颗闪亮的钻石。

两个人交谈的身影被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柔和地剪切,行走在明暗交接处,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

他们的轮廓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朦胧而温暖,宛如被一层金色的薄纱轻轻笼罩。

周围的景物也在这温暖的阳光下变得生动起来,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细语。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清新的草木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这画面唯美的仿佛韩剧里初遇或初雪的浪漫,薛璐璐不经意转头看着何安,就看到他的侧影在光照下柔和的仿佛在发光。

这一切都那么美好。

薛璐璐感觉自己一时间看的有些呆,等到她反应过来,脸瞬间红透了。

何安正在聊他的英语学习心得,发现薛璐璐有一会不发出声音了,不由得看回去。

“璐璐?”

何安疑问道。

薛璐璐赶忙低下头,用手摸了摸滚烫的脸颊。

“太阳可太晒了!”

她顾左右而言他。

何安虽然没感受到有多热,不过还是绅士的侧了侧身,帮着薛璐璐挡太阳。

“秋老虎嘛!是热,咱去办公室,办公室有窗帘。”

两个人快走几步,薛璐璐刚才有点走神,此时忙不迭的转移话题,与何安分享她的学习心得。

她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让何安不禁对她刮目相看。

“你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十分成熟啊!听着就好像是一直在学习英语一样。”

和薛璐璐不同,何安英语成绩好,有赖于他的生长环境,他能够经常接触到外宾,所以在口语方面和读写上,更多的是依赖语感,在分享学习经验的时候,也往往从“读万卷书”开始,讲究的是多听多读。

薛璐璐是应试教育培养下的产物,她的学习更加规范化有条理性,从单词到语法,从长难句到小作文,她有成熟的体系。

在经验分享上,听着就没那么泛泛而谈,显得言之有物。

薛璐璐想起自己穿越来也不过一年多,何谈“一直学习”,就打哈哈道:“也没有,我备战高考就一年时间,以前都荒废了,差你们太远了,所以才总结了一些捷径,不像你们稳扎稳打。”

何安摇摇头:“你这么说就谦虚了,听你的学习方法我很受益,很受启发。”

说着,他触类旁通的道:“按你的方法,其实还能延伸到了其他学科,如此这般的总结各科目的知识点,感觉像是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何安就是那种天生就具备学习能力的人,他以自己的学科为例,将薛璐璐刚才说的系统方法代入了一下,自己就高兴起来。

“果然!按着这个方法来学,应该能够省力很多!”

何安跃跃欲试。“今天我又学到了,等有空了,咱们再聊聊别的学科,要是能摸索出什么方法来,就更好了。”

薛璐璐不禁感叹,聪明的人果然干什么事脑筋都转的比一般人快!

而何安心里也有点小感慨,觉得首都大学卧虎藏龙,对薛璐璐也格外的刮目相看。若说以前是因为熟悉而亲近,现在他有些敬仰薛璐璐的能力了。

两个人聊着就进了办公室。

校报是个十分有活力的部门,这里作为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底蕴的载体,是校内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

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报纸,更是一个充满活力、思路清晰开阔、思辨能力强大的机构。

薛璐璐在加入校报前,就读了几份纳新时发放的样刊。

在校报的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感受到编辑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全面分析。

他们善于从多个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启示。同时,校报也关注社会热点,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同学们关注时事、思考人生。

他们不仅关注新闻的表面现象,更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报道中,他们不仅提供信息,更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思辨精神,不仅让校报的内容更加深刻,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与探索欲望。

薛璐璐就是被这种精神吸引的。

这里的编辑、记者们,都是一群怀揣着新闻理想与热情的年轻人,见到新队员,都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

今天不仅是迎新,同时也在为他们的月刊选话题。

部门办事一点都不拖拉,简单的介绍和分工后,大家就开始聊起了对当前新闻的看法。

从国际局势到社会热点,从科技发展到文化现象,无一不谈。

薛璐璐也不由得被带动起来,分享着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