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祖师爷(1 / 2)

没有苏景安陪伴的赵一鸣又被老爹老娘扣在家里学管账和各种催婚。

赵树友踱着步子在书房里走了一圈又一圈,赵一鸣坐在书桌后,不乐意的嘟囔:

“爹,您别晃悠了,我眼都花了。

这账本都要冒星星啦”

未待赵树友瞪着眼睛骂人,他娘何月娴便先一步嗔怪的嫌弃道:

“你还想冒星星,我看你都不如大猩猩!

那兽馆里的猩猩都知道找个媳妇生娃娃,你可好,这都二十了还不着急!”

说着,何月娴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赵一鸣跟前,她指着自己的脸给儿子看:

“你瞅瞅,你瞅瞅。

你娘我天天为着你的亲事愁的茶饭不思,辗转难眠。

我说儿子,你就不能心疼心疼我,早点娶个媳妇回来?

你放心,只要是你喜欢的,哪怕是个丫鬟,娘也不嫌弃,只要你愿意娶就成!”

何月娴真是被儿子搞怕了,她从赵一鸣十七岁就开始托人说亲,三年过去了,至少也相看了不下五个姑娘,结果呢

就没有一个是赵一鸣看得上的,要么嫌人家矮,要么嫌人家高,要么嫌人家吃饭挑,总之,他就是不点头。

赵家就一根独苗啊,老两口又都不是强势不讲理的人,他们不想儿子后半生过得勉勉强强,就没有强行定下亲事。

哪知道,这一晃三年过去了,还是他一个“独苗”!

赵一鸣听这些话都免疫了,他忍住笑看了眼老娘的脸,他突然一把捧住,不按套路的大肆夸赞:

“哇,这是谁家的夫人呐?

这吹弹可破的皮肤可真让人羡慕哇”

何月娴到嘴边的话被儿子给夸没了

她没出息的捧着自己的脸,羞涩笑道:“真的吹弹可破,真的不显老?”

赵一鸣狠狠点头:“真的,比珍珠还真,不信你问我爹!”

何月娴转头就去抓着赵树友问:“你觉得呢?”

赵树友先是瞪了儿子一眼,又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看向何月娴的时候还是露出了柔笑:

“夫人貌美如初。”

何月娴这会子高兴得很,不打算跟儿子继续探讨,她拉着丈夫往外走: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他了。

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咱们去温泉山庄解解乏”

目送老爹老娘离开,赵一鸣提步就往外跑,他怕一会儿他爹反应过来就该让管家锁门啦。

逃出府外的赵一鸣伸了个懒腰,他问贴身小厮:

“豆包,苏公子他们应该快到通州了吧?”

豆包掰着手指算了算:“已经出门四天了,想来不是明天傍晚就是后天上午抵达通州。”

赵一鸣点点头:“希望他此行一切顺利,不要辜负我的良苦用心呐!

我可是下了狠功夫帮他的!”

豆包认真点头:“少爷,您就放心吧,苏公子肯定会一切顺利的!”

要知道,通州距离晏城不近,苏景安纵然有苏管家相帮,可说到底他在盛源商行里没有任何根基,只凭着几本记事簿就想摸清葛家,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而赵记粮行的生意可是遍布全南通国,赵树友更是晏城商会里的重要人物。

为了帮好友拿下葛家的生意,赵一鸣不仅求了老爹还派人收集小道消息。

总之,他这个良友,为了苏景安此次的通州之行,真的做到了尽心尽力,余下的,就看天意和命运的安排。

赵一鸣坐在马车里,豆包也陪在一侧,他出声问道:

“少爷,咱们要去哪儿呀?

是吃馄饨,还是烙锅,还是城门口的香酥鸭?”

赵一鸣提不起兴趣的摇了摇头:“都不想吃,有没有什么爽口下饭的?最好是能速战速决的?

我一会儿还要去找刘大头和吴童蹴鞠呢!”

豆包偏着头想了几息,又询问道:

“那要不去吃城南的拌饵丝?”

赵一鸣摇头,豆包又继续道:

“那干脆去码头吧,那儿的吃食多,我听赵伯说,码头上新出了好几家盖浇饭,味道好像都还不错。”

说起盖浇饭,赵一鸣顿时想起窦记,毕竟那天发生了顾六的事儿,想忘记都难。

只是后来随着苏景安落考,他也被抓着学习管账,心情一直都不太好,就没有去过人来人往的码头,更不曾记起盖浇饭这样的吃食。

现在雨过天晴,一切都慢慢在好转,再次听到盖浇饭三字,赵一鸣还真是来了兴趣。

他催促外面的车夫:“安子,去晏北码头,搞快点啊,晚了就吃不上窦记盖浇饭了!”

“得嘞,少爷,您坐好喽!”

马车提速,不到两刻钟便到了码头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