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再次进山(1 / 2)

回程的牛车上,姐妹俩背篓里的东西虽说不上明晃晃,但也被人看到不少。

胖婶实在憋不住,问道,“大丫,村尾是里正建房,还是你建房呢?”

这事早晚瞒不住,宋月华道,“是我。”

胖婶一时哑口无言,嘴上不说,心里跟虫咬似的,一大堆问题想问。

你是不是发财了?哪里发的财?能不能把我带上?

算了算了,不能问不能问。

宋月华低着头,根本不知道胖婶此刻内心正在经历的天人交战。

牛车上的人,自然是各有想法。

有人觉得一个十岁小娃能有啥钱,还不是靠分家分的那点银两,说是建房子,别到时候搭个草棚子也叫建房子。

坐在马爷爷旁边一个浑名二锅头的青年转过头,直接问道,“大丫,你房子准备建多大?”

众人耳朵竖起。

宋月华低声呐呐道,“房子就是房子那般大呀。”

二锅头,“……”你在逗我?

“那准备建几间房?”二锅头不死心问道。

“二锅头,你这几天往县城跑得欢啊!可是在忙些啥?”马爷打岔问道。

二锅头神情一滞,略显慌张道,“没忙,瞎转转而已,马叔您仔细着点,别磕坏了牛。”

接下来,没人再多嘴。

这次买的东西多,马爷又是送到了门口,东西刚一落地,就驾着牛车跑了。

东西搬进屋,先把肥肉切好,放在罐子里熬油,小玉蹲在旁边看火。

宋月华则起身去收拾着今天置的物什。

自从小玉病好后,四人又睡到一张床上,之前买的竹床上面堆满了杂物。

看着摆在竹床上的尿布,衣物,还有今天新买的布料,宋月华心想,总这样也不是个事。

同小玉说了一声,宋月华就跑到竹篾匠家花了150文,买回三个大竹箱。

三个竹箱,一个放棉花,一个放布料,还有一个放一家子的衣裳,尿布。

几个箱子垒在一起,竹床空出一半,放眼望去,整洁了不少。

忙了一会,那边王婆婆把大小宝给送了回来。

小玉忙着热奶喂奶,宋月华则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煮饭。

晚饭实在是做不动,只能搞简单点。

青菜用水煮熟,切碎后用猪油炒炒,多撒点盐,翻炒均匀,直接倒进煮熟的米饭里面拌好,再焖上一分钟。

晚上一人一碗菜饭。

收拾完,两人终于能躺在床上,好好歇息。

半夜的时候,小玉拎着油灯刚要出门,就被宋月华喊住了,“要去解手吗?”

小玉害羞地点点头。

“不是让你用恭桶吗?”宋月华揉了揉眼,问道。

小玉红着个脸,垂着头,别扭半天,才细声细气道,“会熏人的。”

宋月华起身,把恭桶拎到角落,做了个示范,然后提起裤子。

“好啦,该你了,要嫌弃有味道,就拎到门外放着,记得盖好盖子,天明再倒。”

说完打了个哈欠,又重新躺回床上。

上完厕所后,宋月华有点睡不着,琢磨着明日再回一趟山上。

现在银钱还有13两,过个冬天勉强够用,要是能再进点帐,自是更令人安心。

等到房屋建好,整个冬天的存粮也需要购置。

柴火倒是不费钱,只是费力,家中的两个火炕都是烧柴大户,备的柴火不能少。

还要晒些干菜腊肉,不然等到天寒地冻,牛车也不往县城跑,到时候,有钱也难买到菜食。

山上还放了个陷阱,心中不免惦记。

之前初次进山,环境陌生自然小心翼翼,这次只要算好路程与时间,早上去晚上就能回。

清晨,宋月华烙了四个饼,给小玉留两个,自己带走两个。

上次在山里发现了大片的蘑菇,这次宋月华特意背了两个背篓,刚买的镰刀镐头也带上了。

第二次进山,宋月华心中多少有点底,且这次路线跟目的地都很明确。

等她一路小跑到放陷阱的地方,瞬间被眼前的景象给吓了一跳。

麻绳断成几截,布网包着的石块散落一地,最可怜的是那棵大树,从下方被蛮力撞断,断开处木刺狰狞。

这里只怕是逮着个大家伙,不知道怎么就挣开了绳索,一怒之下还把大树给撞断了。

大树被她连累受了无妄之灾。

收了麻绳同布网,宋月华取出镰刀,从倒下的树身上,割下几根树枝装进背篓。

离开这里,宋月华不打算再往深处去,要是碰到那只发狂的大家伙,不死也得伤,这种风险没必要。

蘑菇地里又长出不少新菇,用镰刀轻轻一割,倒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