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改变朝局(1 / 2)

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庆幸,火铳的出现无疑为他们带来扭转战局的利器。李安的名声将因此提升,甚至可能媲美大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周硕,作为胡人军队的后援,他站在队伍的最后,目睹了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

他明白,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大梁士兵手中的火器造成的。

桑奇拉或许尚不明所以,但他清楚,这场战斗的转折点已经到来。

尽管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武器,但他深知己方在这场交锋中吃了大亏。首要的是,这次他们无法占到任何便宜。

因此,他心中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走——保命。

在这种局势下,能保住性命已属奢侈。此刻,唯有趁着还有人手,才能利用混乱逃离。

周硕深知狡猾的重要性,早在进入校场前,他就仔细勘察了地形并预备了退路。尽管他从未预料到会用到,但还是为防万一,预先设定了撤离路径。

然而,就在他准备转身撤离之际,李安手中的另一面旗帜猛然挥动,隐藏的火枪手队伍随之启动。

随着旗帜的指令,蓄势待发的火枪手们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引线瞬间燃烧,再次响起那令人心惊的噼里啪啦声。

此时,南山卫的士气达到了顶峰。他们虽知火铳威力强大,但在实际战斗中亲眼目睹其惊人效果,那种势不可挡的骑兵在一轮射击后瞬间瓦解,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原本紧张苍白的脸庞也因此恢复了血色。

他们深信,这场战斗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火铳的威力让他们充满自信,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当第二轮火铳声响起时,第一波火枪手已迅速就位,开始了新一轮的装填。当第三轮火铳轰鸣时,第一轮的士兵已完成准备。在连续的砰砰砰声中,南山卫的500名士兵彻底投入战斗状态,看着敌人逐一倒下,战马哀鸣,他们内心的满足感油然而生。这场战斗让他们从稚嫩变为真正的铁血军人,血与火的洗礼让他们眼神中多了坚定和决绝。

面对四处奔逃的胡人,他们不再怜悯,只剩下冷酷的杀伐之气。

就连观战的百姓,也被这震耳欲聋的炮声吓得四散奔逃,直到确认自身安然无恙,他们才对眼前的场景感到惊愕。那些胡人倒地的情景,让他们怀疑是神迹降临,或是天罚恶人。因此,他们对梁青云的敬畏之情更甚,认为他是天意所选的领导者。

官员们同样被这场战斗震慑,颤抖不止。其中,赵丞相和六王爷尤为恐慌。六王爷依赖岩山大营的势力,试图在京城里与梁青云抗衡;而赵丞相则掌控着军队,弟弟手握玉门关外的大军,这使得梁青云对二人有所忌惮。然而,目睹眼前的情景,他们明白梁青云的力量不容小觑,玉门关的军队若是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战斗不仅提升了南山卫的士气,也改变了赵丞相和六王爷对梁青云的看法,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将领背后可能有更为强大的力量支持。

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心理上的震撼,让所有人都对梁青云刮目相看。

六王爷的野心昭然若揭,一旦局势紧张,他极有可能首当其冲,图谋叛乱。回归现实,一千名胡人已损失大半,剩下的慌乱逃窜,李安的布阵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士兵们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的队伍,这就为逐一击破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两轮三段枪法后,他们开始自由狙击,李安的要求很简单:放手攻击。

随着胡人的四散,现场留下约800人,其余200人虽然脱离了战斗,但处境凄惨,不少人受伤。不过,他们的火铳与后世相比差距明显,有效射程仅100步,超出这个范围,胡人就安全了,偶尔的流矢也只是个别牺牲。由于火铳手没有配备马匹,追击几乎不可能。看着胡人狼狈逃至守卫士兵面前,士兵们的目光闪烁着杀机,但理智让他们保持克制,只是用长矛围成一圈,形成封锁。

胡人尽管惊慌失措,但面对逼近的长矛,他们不得不勒住马匹。然而,受惊的战马在恐慌中失控,一部分直接撞向长矛,瞬间场面陷入混乱,四周嘈杂不堪。这一系列突发状况令人瞠目,仿佛梦境般难以置信。刘老将军目睹此景,豪爽大笑,掌击城墙,尘土飞扬:“哈哈哈!好!李将军,干得好!展现我大梁国的威严与风范!命令下去,所有士兵整装待发,入侵者必杀!”

随着他的命令传达,传令兵立刻登上城墙,挥舞旗帜,将将军的号令迅速传递下去。

周围的士兵看到旗语后,激动的情绪愈发高涨,握紧长矛的手指紧绷,原本微斜的矛尖此刻挺直,摆出攻击姿态。那些侥幸逃生的胡人此刻惊恐万分,面对未知的恐惧,他们无法再保持勇气,心惊胆战。在这混乱中,一名胡人趁乱逃脱,正是周硕。他带着两名护卫,沿着预先踩好的路线飞奔,不断回头看以防暴露行踪,因为身处劣势,他必须尽快逃离。

跑了十里的路程后,周硕终于松了口气,周围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