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贼喊捉贼(1 / 2)

涉及梁青云与玉蝉之安危,李安决心查个水落石出。见糊弄不过,吴连生唯有苦笑:“下官仅是推测罢了。”

“推测?吴大人断案不依事实证据,反以臆测为基?”吴连生闻此,一时语塞,面上火烧火燎。

平日里,他位高权重,又有赵丞相与十三王爷暗中撑腰,黑白颠倒亦无人敢置喙。而今,李安既折其威严,又质疑其能力,使其心下忐忑。

李安察其不悦,却不欲罢休:“袁仵作,将验尸报告呈给吴大人过目。”

袁仵作乃李安昨晚带往废墟的平凡仵作,出身低微,技艺却极为精湛。官阶之压,迫使吴连生不得不从。及至阅毕袁仵作之报告,那丝丝入扣的证据与推理,让吴连生自愧弗如。

依据袁仵作提交的报告,可以清晰辨明,这两拨凶手背景迥异,赵丞相麾下的那群恶徒,似乎连临终前的最后一丝抵抗都已放弃。

至于废墟中发现的那些,则明显不属于胡人刺客之列。

阅读完毕,吴连生紧张得全身战栗,显然事态已无法隐瞒。他借口寻找档案匆匆离去,实则是向赵丞相传递信息。

“李大人稍待,我即刻取些档案,务必查明这些凶手的真实身份。”

然而,李安心中盘算的却是引赵丞相亲临,面对面的对质也许能揭露更多隐秘真相。

趁吴连生离席的空档,李安轻拍袁仵作肩头,鼓舞道:“你对仵作这一职的热忱显而易见,只要你勤勉不懈,有我李安在,定会让你有一番作为。”

袁仵作闻言几乎要跪地谢恩,幸亏李安及时制止了他。出身低微的袁仵作从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能得到李安的赏识。

梁国虽有科举制度,多数仕途却依旧仰仗举荐,寒门书生若想为官,机会寥若晨星。

“安心做事,其余交给我。”李安低语。

及至吴连生归来,手捧数卷厚重案宗。

“李大人,请稍候,这些卷宗记录了近年来的刺杀案概览,或许能找到与此次事件相吻合之处。”见吴连生难得的专注,李安满意颔首。

“袁仵作是现场的直接见证者,吴大人不妨允他一同审阅,或许能加速线索的浮现。”李安的话语,虽似请求,却带几分不容置疑。吴连生自是无从拒绝。

尽管袁仵作专业能力出众,吴连生内心却不以为意。在他眼中,袁仵作这样的小角色,手下多如牛毛。

吴连生召来几个随从,摆出一副仔细查阅的姿态,唯独袁仵作全神贯注,边翻阅边仔细记录。

李安仍旧悠哉地二郎腿高翘,半闭着眼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要他在大理寺盯着吴连生,此案就不会轻易蒙混过关或被忽视。

两个时辰后,赵丞相风尘仆仆赶到。

原本在府中悠闲地享用面食,却被吴连生的紧急传唤打断。一见李安,赵丞相脸色立时阴沉。

“这家伙真是阴魂不散,昨日设局陷害本王,这笔账,本王记下了!”

尽管心存怨怼,赵丞相也不敢明面上与李安对抗,只好阴阳怪气地说:

“李大人今日雅兴真浓,竟放下工部、礼部的重任,光临刑部游览。”

其言下之意,自然是嫌李安多管闲事。

李安假装从浅眠中悠悠醒转,懒洋洋站起。

“哟,赵丞相,是不是正享受面食呢?气色看起来不错。来刑部并非我所愿。”

“只因我南山城的子民遭人暗算,我自然要为他们讨个公道。”

“公道”二字一出,赵丞相顿觉深受侮辱。

“哼,谈何公道!你们联手哄抬我那优质面粉价格,本王该向谁讨公道?还有,我的十名杀手,不明不白死于你的火铳之下,我又该如何寻求正义?”

赵丞相虽心中愤慨,但既然知晓李安是为了南山城的人伸张正义而来,也不得不正视。

“据说遇袭的二人是南山院火铳研究的核心人物,此事非比寻常。”

“李大人放心,大理寺定会查清真相。”

“来人,将案件进展告知本王。”

赵丞相匆匆赶来时,并不知晓那十具高手尸体已被转移。吴连生心虚地瞥了赵丞相一眼,颤抖着汇报起来。

"禀报王爷,我们已查明两拨凶手的身份,推测可能是胡人所为。"言毕,赵丞相满意地点了点头,内心暗自庆幸,多亏涉及的是两拨人马,否则自己恐怕难以脱身干系。

然而,李安却面露不悦,霍然起身,直言道:“吴大人,这两批凶手身上并未显露出任何胡人的特征,您的猜疑可有实据支撑?”

面对质问,吴连生脸上闪过一抹尴尬,求助的目光转向赵丞相,却只见对方选择了无视。

就在这紧要关头,袁仵作挺身而出,声音坚定:"赵丞相、李大人,微臣有要事禀告。"

"区区一名仵作,也敢在此妄言?还不速速退下!"吴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