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玉米(1 / 2)

随后,李安缓缓道出自己的计划:

待洪水退却,举国试种玉米、花生,以村屯为单元发展养殖,种类则依各地条件而定。

“玉米何物?真乃如玉般纯洁且可食乎?”

赵丞相颇感兴趣,一切与玉相关之事,皆不愿错过。

原计划中,大规模种植高产稻米才是充实国库的基石,此事秘而不宣。

然今日既提出“民富则国富”,李安决定提前散布玉米种子,作为新希望的火种。

洪灾之后,民心低落,生活亟待复苏,急需新的曙光指引前行。

李安轻拍衣袋,取出两枚玉米展示:

“诸位请观,此即为玉米,粒粒皆饱,烹饪即可食用,味美而四季皆宜。”

语毕,李安剥下两粒玉米送入口中,轻嚼之下,清甜汁液溢满口腔。

赵丞相喉头微动,眼前这饱满光滑的玉米粒,显然鲜美多汁,能亲口品尝实为幸事。

“李大人,可否赐臣一尝?”

“近水楼台先得月”,赵丞相立于李安身旁,请求难以拒绝。

岂料赵丞相并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接过的玉米被他如咬馒头般狠狠一口,连带着半截芯都被咬断。

那份甜蜜醇厚,令赵丞相连连赞叹:

“天哪,此为粮食乎?较之水果更胜一筹!”

“此乃平生所食最佳之物!”

此刻,赵丞相眼中唯有玉米,就连那大口咬下的玉米芯,也被他细细咀嚼品味。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久,其余官员也纷纷要求品尝。众人皆知分寸,每人仅取一二粒。

巡一圈归来,李安手中尚余半截玉米。

不出意外,玉米收获了满堂彩。

展示完毕那奇异的水果玉米后,李安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了另一枚颗粒饱满、象征着丰收的玉米穗。

“此乃玉米完全成熟的形态,待到收获之时,它不仅能供我们剥粒储藏,充盈粮仓,亦可作为来年的种子,如同粟米一般生生不息。”他解释道。

聆听着李安的细致描述,梁青云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心间已勾勒出一片金黄色的丰收景象,那份即将收获的喜悦几乎触手可及。

不得不说,这看似不起眼的玉米穗,却在梁青云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每一粒紧密排列、整齐有序的玉米粒,都是活生生的食物,想象着这些粮食若能遍布大梁的田野,那么民众将无需再为饥荒所苦。

“李将军,这玉米的种子,我们当前拥有多少储备?”梁青云的询问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期待。

面对爱妻的提问,李安略显谨慎,毕竟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每一步皆需稳重。他稍作思索后回答:“此乃南山院新近培育的作物,目前种子数量有限,约莫有三千斤之多。”

三千斤种子,已是李安当前能给予的最大诚意,考虑到大梁大部分土地贫瘠,即便是种植玉米,产量亦难以预估。但为了不辜负众人期望,李安坚定补充:“日后,我们会持续供应更多的优质玉米种子,以确保种植无忧。”

李安的承诺让满朝文武皆感宽慰,随后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种植计划,意外的是,竟无一人异议。梁青云对此尤为欣慰。

“南山院再度为我大梁立下汗马功劳,待到洪水退却,朕定要亲临其境,探访南山院。”

一时激动之余,梁青云也萌生了实地考察南山院的念头,毕竟日复一日的宫廷生活总难免令人厌倦。然而,李安的脸上却浮现了微妙的不悦,他直言不讳:

“微臣代南山院所有科研人员先行谢过陛下厚意,但南山院地处偏远,且多为避难的流民,他们对于朝廷礼数并不熟悉。万一不慎失礼,使陛下不悦,实属不该。更勿论,陛下的造访恐将扰乱他们的研究节奏。”

“恳请陛下勿前往打扰,若您想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微臣愿为陛下即刻呈上。”

虽然言辞恳切,李安心中却是百转千回,暗自腹诽:“真让人操心,我的陛下啊,您怎就不明白这世道险恶,背后有多少人虎视眈眈?何不留在宫中,让我安心一些呢?失去了您,这后宫的佳丽三千又有何意义?”

李安这一番逆耳忠言,在满朝官员看来,无疑是首开先河,挑战皇权之举,正当众人以为梁青云必会严惩之时,她的反应却出乎意料。

梁青云眼神深邃,显然深知李安的一片苦心,同时也认同不应打扰南山院的研究。她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农业乃国之根本,户部应当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生产。”

户部尚书闻言,身体不禁一震,连忙望向赵丞相寻求意见,却见赵丞相的目光正被李安手中的半截玉米深深吸引,全然未察觉旁人的注视。

李安见状,不失时机地提醒道:

“赵丞相,农业的发展,今后还需户部多多助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