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十三将士归玉门(1 / 3)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北宫德阳殿内议论纷纷。

大殿上,

一位头戴进贤冠,外穿皂袍,古稀之年的佝偻老人手持笏板正在陈述利害。

“陛下,您初登大宝根基不稳,此时不宜妄动刀兵。”

“西域本就不在我大汉治下,非天子实控,就算是丢了也无伤大雅。”

“不动刀兵,西域之地丢了也就丢了,损失可观且小。”

“但若是妄动刀兵,万一兵将失利又当如何应对?”

“陛下,戊己校尉等人以少敌多,时日已久,且疏勒城远在万里,士兵一来一去需耗费不少时间,所需的物资也是难以计数和难以送达,为了区区一个校尉,值得吗”

古稀老人稽手长拜。

“与国家稳定相比,他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话音刚落,一道大喝声响起!

“陛下!此乃妖言惑众!”

一位同样文官打扮的年迈大臣举起笏板出列大声道:

“陛下!此事并非可以用利害得失来论!”

“陛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军心亦是民心!若此时不救戊己校尉,其余将领推及此心!岂不是动摇人心?!”

“陛下!戊己校尉必须要救!”

一身朝服的刘炟坐在上首,垂珠十二的冕旒之下看不见帝王容貌。

但那不停敲击身侧佩剑的手指,表示了坐在上首的皇帝心里正犹豫不定。

大秦章台宫内

一对父子对面而坐,相顾无言。

“扶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身穿金纹玄袍,头戴金冠的嬴政正襟危坐的看着眼前的扶苏,语气淡漠的询问道。

“父亲,儿子会选择出兵救援西域。”

坐在对面,白袍玉冠的扶苏恭敬的回答道。

“讲讲,为何。”

一振袍袖,双手合拢于腹前,嬴政面色平静,语气如常。

“父亲,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将心比心之言。”

“如果儿子是那孤守西域的戊己校尉,那儿子是一定希望有人来救的。基于此,儿子认为要救援西域。”

扶苏双手抚膝,恭敬的回答嬴政的问题。

“”

嬴政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扶苏。

“待刘鲁元行及笄之礼,你就与她大婚。”

沉默半晌,嬴政吐出这句话。

“父亲?”

扶苏惊愕的看着嬴政,刘鲁元今年十一岁,而他都二十四了!

两人差了十三年!

“光武帝与光烈皇后也差了十年而已。”

嬴政难得的解释了一句,随后一扬手,止住还想说什么的扶苏。

“此事就这么定了,退下吧。”

音虽轻,却充满不容置疑的威严。

扶苏呆愣一瞬,随后无奈的站起身。

行了一礼后,退出章台宫。

默默的看着扶苏渐行渐远,直到身形不见后。

嬴政闭目叹了口气。

“呵,将心比心。”

“克己复礼之言何以治国?”

随后缓缓睁开双目。

“看来,只能寄希望于孙儿身上了。”

大汉武帝时期

“腐儒!迂腐!”

“这还争论个屁!当然是要救!”

看着天幕上的争论,刘彻忍不住拍案喝道!

“陛下,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此时明帝崩逝,国内大丧。”

卫子夫在一旁柔声回答道。

“这新帝继位难免的天下不稳,所谓一动不如一静,一时谨慎也是在所难免的。”

刘彻听闻,嗤笑一声。

“子夫,你说的是有道理,但这种牵扯死生之地的朝堂大事不是如此考虑的!”

“身为皇帝,为了功业派臣子去了西域这种危险的地方。但臣子遇到生死危急的情况上报,朝廷不想着派兵营救,却考虑着所谓抛弃他们从而顾全大局的狗屁想法。”

“如此行为只会涨匈奴蛮夷之士气,寒良臣忠将们的心!”

“日后天下太平还好,一旦有难,谁还愿意听你驱使?!”

刘彻微眯双目,紧紧的盯着天幕里的那个名叫第五伦的老头,语气缓慢而坚定,充满了冰凉刺骨的寒意。

“尽讲些似忠实伪,毁国灭庙之言的迂腐酸儒!”

“若当朕面,朕一定将他赐死!哼!”

面对双方的讨论,汉章帝最终决定救援西域!

公元75年冬月,汉章帝派酒泉太守秦彭、谒者王蒙出塞,联合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队共计七千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