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官渡战事僵持,戏煜献计(2 / 4)

然许攸有一事说的很在理,冀州境内的确奉行仁政,袁绍深得民心,百姓对他这冀州牧甚是认可。

但士族之中也并非所有人皆诚心归服于袁绍,还是有人认为袁绍并非明主。

沮授乃是清河士族之领头人物,有过甚多功劳,受到不少人膜拜,所以在袁绍麾下地位较高。

此刻,一帮谋士又开始吵得不可开交,袁绍顿感头晕脑胀。

每次各抒己见,便是这番景象,无休止的争吵,却从未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对外。

但袁绍也无法将这些谋士相互团结与包容起来。

只因袁绍当初乃是受到这些士族之邀请,靠着袁家之名望与他的个人名声,才进入冀州,拥有如今之地位。

可要一直稳住如今之机会,并非易事,每一方士族势力,袁绍均不敢轻易得罪。

这时,许攸看向田丰,沉声问道,“如今已是入夏,天气即将变得更加炎热,日光之燥热将影响骑兵及战马之战斗力,风向及天文气候也会影响战局之走势,请问别驾,如此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当如何拖上一年半载”

田丰顿时无言以对。

自顾问人间的争论从来都是谋划未来之态势,且均是未成发生之事,毫无真实性可言,一旦争论起来,简直无休无止,谁也难以说服谁。

倘若非要争论个结果出来,不知要待何年何月。

袁绍坐在椅子上,直接无视这些嘈杂之声,开始独自思索起来。

这冀州之地,地广物博,然他麾下兵马乃是黄巾贼居多,白波与黑山军有几万人马,这些兵马皆甚是野性,难以管理。

再者,当初得到并州,冀州与幽州之时,过于匆忙,根本来不及因地制宜,故而各地所任首脑之能力良莠不齐。

当时只能采取任人唯亲之策,以便将重要职位与领地掌握在自己人手中,以至于当初许下之诸多承诺,到如今也还未曾兑现。

此事让诸多士族甚是不满。

这些士族之人皆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袁绍之前之承诺迟迟不实现,如此一来,与士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远,相互之间离心离德。

再加之,如今曹操麾下第一谋士戏煜,得到曹操之信任,主管徐州与青州之地。

此人几乎能假节钺,自理两地政事,前些时日更是借祭天镇妖邪之事,声名大振,乃是曹操麾下一大奇人。

如此想来,袁绍忽然发觉自己境内领地管理甚乱,甚至比曹操的兖州,徐州,青州与扬州北更乱。

而这乱之源头,主要在于内部之各方纷争,袁绍既不能很好安抚各方,更是无法摆脱各方士族。

但反观曹操与戏煜二人,几乎从一开始便架空境内士族,虽然最开始的时候甚是穷困潦倒,好在慢慢也就富裕起来,到这时,士族之人就不得不依靠曹操与戏煜,从而士族阶层不得不诚心归附。

可如今,冀州这态势,恰好与曹操与戏煜之境内情况相反。

可为何会变得这般呢

袁绍忽然想到一件甚是恐怖之事。

如若他想灭掉兖州,那兖州境内的士族之人,会因为自身利益与曹操紧紧相连,从而不得不尽心尽力帮助曹操。

可如果曹操想要灭掉冀州,那冀州境内的士族们恐怕就得衡量利益,是否站在他袁绍这边,如若这帮士族选择不帮助他,便很可能暗中帮助曹操,以求抱住士族之利益。

想到这些,袁绍甚是长舒了一口气,他此刻才算明白,袁术当初为何会彻底输给曹操,这其中有着甚是复杂之缘由。

此刻,一帮谋士见袁绍已然睁开双眼,更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帮谋士谁也不敢再说话。

如今这战事之局面,他们其实并不那马着急,最着急乃是袁绍与许攸二人。

许攸之所以也非常着急战局之发展,那是他很早便跟随袁绍,早就与袁绍荣辱共存。

这时,袁绍走到许攸跟前,抱拳深鞠一躬,“子远,多谢你开悟于我,如今我已然知晓当作何决断。”

袁绍转身扫视谋士一番,随即说道,“诸位,我意已决,明日便与曹操再战,令颜良与文丑轮番叫阵,先斩杀其部将以提升我军士气,待我军士气高涨之时,便发起进攻,与曹军决战!”

“取得此战胜利之后,我军自当势如破竹,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官渡沿线,今儿大军直取东郡!”

“如此一来,我东郡危机自然可解,且若是戏煜得知曹操兵败,则必然惶恐,到那时,冀州则只需防守,绝不让曹军过来!”

“如此,待我杀到许昌,夺得天子,再入住徐州与青州之地,北方之地自然为我袁绍所有!”

说罢,袁绍甚是挺直腰板,如此决断,也是他如今唯一之取胜机会,并且只能速战速决!

如若能趁此机会在官渡打败曹操,此战还能影响整个战局。

到那时,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