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灵田八亩(1 / 2)

转瞬即逝,便是两年多的光景。

白溪山也变了样子,虽并不高大,却被云雾缭绕,气机玄妙。透过隐约的云雾,能看到山顶被平整出许多空地来,建了一些楼阁亭宇,算不得气派,但却是大气的很。

而四山本就源于一山,便被周平更名为四峰,分别名为明敬清迟。

其中明峰最为高耸雄伟,上面的庭院也最为繁多雄伟,乃是周家新庭所在。至于村中的旧庭院,虽也有仆从打理,但已然成了周长河等人下山处理事务的地方。

至于其他三峰,只是粗犷地建了几座住人的院子。

而在四峰上下的各个角落,却是散落着零碎田地,东一块西一块。有的足有半亩大小,有的却只有方圆数尺。

这就是四峰能堪量出来的全部灵田,只有区区八亩。

之所以会如此稀少零碎,就是因为大阵内的灵气因地势崎岖变化,导致每一寸地界的灵气浓度也浑然不同。有些区域浓郁一些,达到了开垦灵田的标准,有些则只能算是块风水不错的地界。

迟峰

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将灵气注入水中,然后一瓢一瓢地浇灌在田地里。

一块两分的地,却足足耗费了半个时辰,最后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兴高采烈地朝着远处喊去。

“明湖,我浇灌好啦!”

不远处的另一块灵田里,周明湖擦去额头的汗水,笑道:“舅舅真棒。”

等到周明湖浇灌好灵田后,便拉着陈福生向下一块田地走去。

虽说张庭留下来的术法中,就有聚雨引水的术法,但整个周家上下,也只有周平能够施展出来。

偏偏这些灵田太散了,分布在四峰各地,而灌溉又需要水汽中蕴含灵气,消耗巨大。周平也只能尽量灌溉那些大块集中的灵田,至于这些又小又散的田地,就让陈福生几个启灵修士一点点细细浇灌。

而在山下,周长河正带着家丁给白溪村的村民施粥,至于粮食,则取自王孙周三家,还有李氏商号送来的部分粮食。

“大少爷,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周石愁眉苦脸道。

周长河端着一碗米粒稀疏的粥,平静说道:“我知道这不是办法,但你看看外面闹成什么样子了,也就我们白溪村深处山中,不然早就受到灾民的冲击了。”

“若是不给村民施粥,明年这个时候,保不齐我们白溪村有半数人要活活饿死。”

周石哀道:“但这都不知道旱灾还要持续多久,咱也不能一直当大善人吧。”

连年的干旱,莫说是地里的庄稼,就连人喝的水都没有了。整个南阳府已然是赤地千里,万物凋零,不知道多少生灵活生生晒死饿死了。

白溪村因为被群山环绕,唯一同外界的道路也被大阵覆盖,再加上他们几家都留够了余粮,而且周长河治理的极好,倒没有像其他地界一样爆发饥荒。

周长河却是摆摆手,“切勿只看眼前。”

看似他是行善积德,实则也是在用粮食安抚并驱使乡民罢了。

每日只需熬制几大锅稀粥,换来的却是自家治下太平。而且也不是让他们白吃白喝,要去上山修路,境内修渠。

现在的白溪村,除了原本的村子没有多大变化,其他地方却是大变样。在那些田地里,却挖出了九横九纵的深渠,每一道都宽七尺深八尺,绵延数里,同白溪河相连。

这既是将田地重整了一番,也为日后蓄水灌溉提供便利。

而在白溪河干涸的河床中间,也有百来个汉子正干的热火朝天,在将河床挖深挖大。周长河是打算将这挖成一方小湖,以便日后白溪村的生息之便。

还有数道青石台阶,从白溪山山脚而始,向着四峰蔓延,最后隐于云雾之中,以及四峰的平整开垦,诸多庭院亭宇,这也是周长河驱使着乡民所修。

而周家所付出的不过是千石粮食罢了,这其中还有一半是王孙两家出的。

虽说不忍看着乡民饿死,但白溪村五百多口人,就算是熬制稀粥,每日也要一石多的粮食才勉强过活,也就是百来斤。

周长河再闷下一口粥,心中思索着。

自家还有五百石粮食,等再耗费一百石就不再施粥,反正白溪村该修的地方已经修了,该建的地方也已经建了,自家对这帮乡民也算是仁至义尽。

到时候是死是活,全凭各自的命。

毕竟,如此荒年,其他村子的地主大户早就闭户不出,生怕引得灾民窥觎,哪还有闲粮以工代赈。更是有些地界,灾民饿极了强闯地主门宅,最后闹出凄惨命案出来。

也就周家借三家之力,所以还有余粮在这以工代赈。反正白溪村困于山中,消息传不出去,引不来灾民。

却在这时,远处传来喊声。

“仙人要布雨了,快来接啊!”

顿时,整个人群嘈杂喧闹一片,那些饿得颓然的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