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奶娃试验拉火管冬小麦首创大丰收(1 / 7)

“收流民?哪里来的流民?再说咱家都收留了快三百的流民了,为什么还要收流民?”程二虎一听又要收流民,心里着急跳得厉害,一连串的为什么冲口而出。

“因为咱家要做的事多,需要的人手也多,本地的又不能大量的请 只能收流民。”

“咱家不就烧砖,烧琉璃这两样事嘛,现在是盖房子占了人手,等房子盖好人手就多了。要这么多人干啥用?俺都不知道以后这三百多号人咱家咋养活。”

“老爹放心,咱家要做的事多得很,现在没做只是因为没人手,全部铺开最少也要有几万人才够。“

“唉”程二虎听儿子这么说,自己也不能理解,只能叹息一声:“咱知道没有你聪明,你说的太多俺也听不懂,只能随着你。而且你说的收几万人,俺也不知道俺家能不能养得起,只是你说的流民打哪里来的?”

“当然是辽东来的,今年咱们准备了一年,就是准备大量收人。”

“辽东来的?儿子你的意思是明年俺大明又会打败仗?”

“不是打败仗,也不是明年而是今年。是管辽东的两个大官吵架,其中一个带着他的兵跑了,辽东一下没了大半的兵,不就全丢失了,所以那边的百姓会跑很多过来。”

“这些武将咋能这样,吵个架多大点事,就不管百姓死活了?真是该死。”程二虎听说是当官的跑了,直骂那些武将祸国殃民。

”不是武将跑了,是最大的那个文官跑了,那个最大的武将兵太少,最后都战死了。”程风赶紧的解释,这事可不怪武将,都是那些该死的文官们。

“文官没一个好东西。”程二虎恨恨的骂道:“那咱准备收多少人?”

“最少也要收下三、五万人,不然被官府安排到各地当花子,最后会跟着别人杀官造反。”

“儿子,你这话说得老吓人了,你跟爹说实话,这些儿事都还没发生,你是咋知道的?是你先生告诉你的?”这事太大,程二虎越发的没底,心跳得更是厉害。

“不知道是不是先生说的,就是这些事会时常在脑袋里面出来,就像看戏一样,定然是会发生的。”程风无比真诚的说。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太重要了,咱是得好好准备准备。”

“这事可是天机,只能咱俩知道,大爷都不能说,让外人知道了儿子会有麻烦的。”程风提前说这事,一是怕自家老爹不用心,到时间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耽误事,二是想提前给老爹打预防针,为自己后面要做的事先预个热。但心里还是怕这事被其他人知道了后朝精怪方向多想,最后把自己当妖怪烧了,所以先提醒老爹别往外说。

程二虎心里自然的知道这事乱说不得,但又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只得问程风:”儿子,你爹俺没啥本事,也没什么好的想法,不会做事,但具体的该当如何做,你告诉爹,爹按你说的做可行?”

“刚才咱不是刚说过建堡子的事,老爹你就按儿子说的安排就行,等开建的时间我给你设计图就行,时间已经不早咱们回家去。”秘密的话已经说完,程风想回家了。

“那咱们回家。”程二虎把儿子抱上马,自己也翻身上马,父子俩慢慢悠悠的走着,总共三、四里地,两人一马走了半个时辰才回到家。傍晚的时候,程大龙来到程风家,告诉了程风调查结果,流民中只有一位四十多岁姓黄的一家是铁匠,其他的都是庄稼汉。另外你让俺们注意的那四个流浪头目原是招远县的矿工,去年闹教时趁乱逃出来后来到文登县城,过后也不敢回去,只好在县城收拢那些小叫花抱团乞讨为生。

“有没有郎中、船工、掌柜、金银匠人之类的人?哪怕是盗墓的也算。”

“没有,一个都没有。”程大龙很肯定的说。

还是难办呀,人少地方小,想找一两个能用的人都难,程风很是无奈。晚饭时又让自家老娘资询资询那些姐姐姑姑们有没有识得字的,学过医的,会做手工的。

第二天清晨,吴正抬着晚上刚烧制出来的陶瓷管来找程风。程风收了陶管后又让吴正去拿了几块废品玻璃片回来,并让吴正抬出铁碾子出来把废玻璃片研磨成粉。趁吴正研磨玻璃的时间,程风拿了两个陶管去找刘老实,让刘老实帮忙拉些铜丝,粗细要刚好能穿过陶管孔。铜丝表面要有毛刺。

刚上工做好准备工作的刘老实只好放下手中的活,接过两陶管后开始着手拉铜丝。像铜丝这种东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非常成熟的工艺,对刘老实这种老手艺人来说拉铜丝实在是太简单。把铜丝拉出毛刺更简单。程风只等了一两个小时时间,十斤铜就全拉成了丝。

十斤铜程风也拿不动。还是刘永福帮忙,一手卷起铜丝,一手抱起程风才把人和物都送回实验室。

当程风回到实验室,吴正己经把磨好的玻璃粉装在一只玻璃碗中,自己回去睡觉去了。

趁着刘永福在,程风把要做的拉制铜丝同刘永福说了个明白。

刘永福准备按照程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