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点燃太阳的人们(3k)(1 / 2)

每个月10号,是发工资的时候高振东在会计室,正看着自己的工资发愣:“王出纳,我的工资是不是搞错了。”
王出纳抬起头:“怎么了?高主任,工资少了?”
高振东摇摇头:“没少,多了,除了物资票证,这钱都一百五十多了,你是不是搞错了?”
这话,听得周围排队领工资的同志们一阵羡慕。
“啊,都一百五十多块了?”
“我要是有他一半的工资就好了。”
所以,蹭饭打秋风这种事情,连大科学家一样接地气,干得熟门熟路,聚餐庆祝之盛行可见一斑。
而那台J501计算机是几年后才问世的,速度是最早的103机的5倍,当时全国同等算力的计算机,只有2台,一台是京城的119,一台就是SH的这台J501。
把东西做出来,是厂院所和各机部的事情,但是东西做出来怎么用,那是要通过防工委这边,组织专家和使用方,评审决定的。
有人甚至当场就要试试。
厉所长课间还和高振东开玩笑:“高主任,难怪伱不愿意去我们所,原来这里待遇这么好啊,哈哈。”
“不知道,不过刚来没多久,他就升8级工程师了,本来就一百一十五块,可能是有什么奖金吧。”
为了解决夏天炎炎夏日的日晒问题,甚至大冬天的还专门在上面多盖了一层遮阳层。
这个时候,分管财务后勤的李副厂长正好过来找财务处长,听见高振东的话,插话道:“高主任,这个事情我知道,厂里刚给你提的7级工程师,你这两天不是在搞培训嘛,估计是你工作忙,发到你科里的通知你还没来得及看。”
有趣的是,找松鼠的灵感,其实是在讨论计算它的前辈,加强型邱小姐的原理的时候找到的灵感,于是元勋们觉得,加强型邱小姐没意思,干脆,整把大的,咱们直接点太阳!
至于这里的邱小姐、松鼠、太阳是什么,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看看。
不论哪位年轻男性,被一位年轻姑娘这么看着,都会有点儿飘,高振东在心里默念两遍“娄晓娥”,定下心来。
“对对对,现在咱们不缺这东西了,穷日子过惯了没调整过来。小张,赶紧去把我们要算的那个材料拿过来交给程序员,马上算。”
高振东打着哈哈,心里想到:“厉所长,你也不怕我上课给你开小灶?”
——
而此时,大漠深处,一处干涸的内陆湖里,有一处平房。
“我先来我先来,我这个事情比较急。”
不到一个上午,技术科高主任已经成为7级工程师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了大半个三轧厂。
当然,这次的主要目的,还是甲弹对抗。
从草原拖拉机厂来京城,距离这么远,当然是有多少事情都要说,不会只为了甲弹对抗而来。
这座平房看似简陋,实际上已经是建设它的同志想尽办法,提供了最好条件了。
按照高主任的成绩,这工资涨得少了,委屈高主任了。
这已经成为码农的信仰,不容亵渎。
基地科学家们心中欣喜,不论自己的专业方向用不用得上这批机器,可是这种重大科技成果,被这批无私奉献的前辈看在眼里,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科学家们看着这批“小巧玲珑”的计算机,看着工作人员熟练快捷的在键盘上输入着指令,显示器上一行行的字符闪过,表情兴奋。
“搞出这个机器的人,居功至伟!”
“嗯,第一个编出这个程序的人,胸有沟壑啊。”
高振东知道自己工资没问题,也就不纠结,凭本事涨的工资,怕啥。
当晚,基地的科学工作者和军人们甚至为此小聚了一顿。
而另外两台,被单独安装在另一间小一些,各种设施条件相同,但是戒备森严的房间里。
“是啊,没想到这回,差不多性能的机器,一下子给我们送来了十台!这回我们可以敞开算,不用担心计算资源了。”
“这句话,简单、大气!”
不要以为科学家就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聚餐在那个时候是很普遍的庆祝方式。
“高主任才来厂里几个月吧,这么多?”
平房内有好多个房间,除了正常的电源线路接入外,有一间小房间还有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而提前好几年,得到速度和103机各有所长的十台DJS-59,有多大意义,不言而喻。
“机器给我留一台,程序员也给我留一个。”
“给我留一台,给我留一台。”
程序员这个名称,经过高振东的嘴,正式出现在这个年代。
周围同志一听,有一些大概知道技术科最近成绩的,觉得也是,这事儿理所当然。
历经千辛万苦,押运的工作人员和战士一路小心呵护,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的十台DJS-59计算机,已经有八台在这个房间里全部安装就位,调试完毕。
而其中几位,在最初的兴奋过后,当场就在向工作人员索要材料,他们要自己学习。
说完,这位单身的女性出纳一对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高振东,两条大麻花辫子甩来甩去,可能是在说:“高主任,多看看我呗。”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