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只要一天!(1 / 2)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用机要通道?和前面的原因一样,机要通道条件太好了,不合适。

不过用来保障调度配合的,倒真是两条机要电话线路,打通了就不断的那种,在这个年代,真能说上一声:豪气!

随着两边的指令来往,密切配合,两条试验通信线路被叫通,被叫通之后,两条线沿途的所有话务局,都在保障这条线路的畅通,用邮通委领导的话来说,除非反动派反攻了,否则这两条线不能断。

反动派能反攻么,明显不能。

试验进行得很顺利,毕竟两边都是各自单位的精英,同时,沿途话务局的线路保障人员也是。

基本上没有出什么问题,都不用高振东太多干预,整个试验进行得很顺利。

对于远程消息,对电报无比熟悉的防工委和邮通委两位领导感觉是很新奇,很有潜力,很有前途,但是现在和电话、电报相去不远,在各类数据接收并自动处理的系统普及开之前,给人的震撼有,但是并不非常深。

不过邮通委领导还是对消息通信的快捷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操作人员的手指翻飞下,一分钟之内,100多字的消息就被编辑并发送到了目的地。

这个效率,抛开通道建立时间不说,只算编写和发送并展示的速度,基本上是电报的5倍以上。

毕竟消息通信大大简化了电报编报、发报、抄报、译报的过程,所见即所得,编辑完立马发送,接收方那边立等可取。

而且,计算机是不会累的,但是人会。

电报的整个过程和消息通信的工作量,以及对人力的需求,明显是后者要简单多了。

邮通委领导笑道:“唯一遗憾的就是这個消息还要人手工从屏幕上抄下来,否则还能快一点。”

高振东马上就放了个饵:“能够直接把计算机上的文字内容自动印到纸上的打印机,原始设计我已经完成,并且和运算所一起,组织了相关人手,交由运算所在做具体实现,应该几个月内就有好消息了。”

防工委和邮通委领导听见高振东的话,面面相觑,振东同志这动作一串串的,让人目不暇给啊。

“真的?”虽然知道高振东肯定不可能在这个场合胡吹,但是防工委的领导还是问了一句,主要是高振东的动作太快了,仿佛是从djs-59开始,就都预谋好的一样。

高振东点了点头:“现在最困难的打印头,已经在我厂高级技工的协助下,配合运算所完成了原型,基本能工作了。”

防工委领导对高振东的回答很满意,满意的不是打印机的进度,而是高振东明显在以点带面,用自己的能力,带动着相关所有的力量一起前进。

独木不成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而听了高振东的话,邮通委领导对于用计算机+调制解调器替代部分电报的想法,就更强烈了,这东西好啊,至少人们想达到发电报的效果,就不会这么困难的了。

虽然很贵,可是十几万这个价格,对于一些重要节点之间来说,也不至于承受不起,而高振东刚才说的这个叫“打印机”的东西,算是补齐了数据展示的最后一块板。

虽然对于信息、数据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可是他却知道,信息的通畅,对于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搞计划,那肯定也是数据越全面,计划越科学。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等高振东正在搞的单板机问世,那才是真的补齐了最后一块板,而且不只是电报的,还有其他很多东西。

防工委领导拍了拍高振东的肩膀:“振东同志,辛苦了。”

高振东下意识一挺胸膛:“为人民服务!”

这让防工委领导想起了高振东的根脚,哈哈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试验进行到了文件传输。

如果说消息通信给两位领导带来的感觉是新奇的话,那文件传输带来的就是颠覆。

当看到一个一万字的汉字文件,耗时3分钟17秒就被传送完成,并且很快得到了运算所那边误码率0%的确认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了高振东在上次会议说的“太过方便了,容易被利用”是到底代表了什么。

毕竟会议上看到的参数都是文字,并不直观,身临其境,才能有真切的感受。

一万字啊,要换成发电报,得发多少时间。

按照高振东带着运算所搞出来的汉字编码方案,汉字一个字占两个字节,一万字也就是20k字节的样子,说实话,在高振东看来,这点数据要发三分钟,实在是没眼看。

毕竟调制解调器1200bps的速度,一秒钟也就传0.1k字节,20k要200来秒,200秒,放在高振东前世,5g敞开了跑的话,一部电影都够了,而且还是高清高码率的那种。

但是对现场第一次感受网络通信的魔力的人来说,这简直就跟开天辟地一般,太快了!!

会议上bps、